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学生艾力夏提·艾沙江参加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气缸测量)检测比赛(资料图片)。 图片由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通讯员 朱军玲
7月21日,由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教育厅主办,新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新疆大学)承办的“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 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交流研讨会在新疆大学召开。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巴音学院)作为全疆唯一应邀参加交流研讨会的高职院校作了交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巴音学院作为立足巴州、辐射南疆、面向全疆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发展的高职院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院具体学情,突出职业教育“以技促融”主题,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形成了职业教育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职院样本,结出“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果”。
用心落实
在人才培养中追求“有形”
3月1日10时,巴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吕彦走进2022级高职计算机应用2班教室,讲授教学专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与思想基础》。这意味着学院在疆内职业院校率先推出的特色思政选修课正式开课。
巴音学院党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纳入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各二级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与二级单位目标管理同落实同考核,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方面,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工作格局。
“学院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认真做到掌握实情、联系实际、注重实招、突出实效。”巴音学院党委书记简小东说。
用情培育
在文化浸润中做到“有感”
巴音学院始终将文化润疆各项工作融入校园、融入课堂、融入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巴州地区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结对共建联盟成员,巴音学院积极申报“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依托三个自治区级“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两名自治区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一门自治区精品课程的实践资源,全力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思政课建设的专家化、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学院利用开学第一课、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周一至周五的晚自习、周一的主题班会和周四的团日活动以及“白鹭新语”理论大讲堂、“白鹭之声”读书分享会等,全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定期进行政治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等。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赴阿克苏柯坪县进行美化乡村风貌墙绘,赴喀什开展红色研学,组织志愿者参与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服务工作……每年累计举办活动达50场次以上。
用智服务
在产教融合中呈现“有效”
巴音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强调工匠精神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学院在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制定、职业能力规范中强调融入职业精神培养,使每个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学院与453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27家企业合作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开展7个专业的“订单班”;建成多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签订了148家校企合作协议;创建新媒体、中船产业、增材制造和华为ICT四个产业学院;常态化每周落实“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现学院2022届3292名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率96.75%,其中2871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为96.87%。就业平台数据统计显示,2021届和2022届毕业生就业薪资稳定在人均4000元以上。
简小东说,学院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推进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和立德树人凝聚人心的重要保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根植于每一位师生心中,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