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开放日:数说统计开放

巴音郭楞日报 2023年09月20日

  “中国统计开放日”是由国家统计局创办,旨在庆祝“世界统计日”成立,推动中国统计工作公开透明,更好地服务社会。今年9月20日是第十四届“中国统计开放日”,“经济大普查 数说新时代”是此次开放日活动的主题。

  统计工作需要始终秉持开放的理念,真开放、大开放,常开放、长开放。开放是统计的生存良方,开放是统计的发展大计。在我国,统计工作始终不该是封闭的、神秘的、孤单的,而应该真正走入群众、走向基层。那么,统计工作该如何做到“开”与“放”呢?

  第一,广泛宣传,尽早揭开统计的神秘面纱。作为社会科学,统计历来是“高大上”的专业。统计系统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遇事规规矩矩、办事扎扎实实、做事认真真真;统计工作者给外界的感觉一般是冷峻的表情、孤寂的身影。统计工作的这种神秘和封闭,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阻力。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传授基本的统计知识,公布统计过程,推介统计产品,了解统计需求,传递统计信息,提供统计帮助,才能揭开统计的神秘面纱,构建全方位开放透明的新格局,让公众由原来对统计工作的不知晓、有顾虑、有疑惑,到对统计工作方式、方法了然于心,才能使他们了解统计、重视统计、配合统计。

  第二,扩大交流,尽快打开统计的封闭之境。统计是高尚的职业,也是神圣的科学。现实中,统计常常被孤立,被冷落。在很多人眼里,统计只是那些简单的数字或是机械的算术累加,是生冷的GDP增幅,或是远离视线的CPI,或是冷僻遥远的PPI,等等。究其原因,就是统计机构过于封闭,过于习惯研究和出台高高在上的统计方案、调查问卷。鉴于此,统计必须走出去,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困境,通过与人的交流,决定原则的取舍;通过与外界的沟通,了解世人的看法;通过与社会的融合,吸纳清新鲜嫩的空气;通过与部门的共享,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如果继续低着头设计,闷着头统计,统计的生存环境只会更加糟糕,统计的发展空间只能愈发狭窄。

  第三,强化服务,尽力开发统计的优质产品。统计的最大职能是信息、是服务,而服务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往往把服务的重点,放在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统计指标数据,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资料的收集上。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绝不能把思路和视野,停留在提供一串串简单、枯燥的数字上,相反要转变既定的工作模式,创新统计理念,实施开放统计。要跳出统计看统计、干统计,分析数字背后的问题,写明数字背后的原因,听好数字背后的暗示,讲好数字背后的故事,唱响数字背后的声音,开发统计而生的产品。再则,统计部门不能纯粹为了统计而统计,而是要把服务的对象瞄向当地的党委和政府、当地的企业和群众、当地的需求和渴盼,围绕中心、核心工作和焦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及时高效地开展统计调查,提供统计参谋,最大限度地实现统计服务的优质、精准、高效。

  把统计过程的监督权交给大众。统计监督是对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全过程的检查、监督、问责。就统计部门而言,其监督一般包括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对下级的督导、检查,以及同级内部有关单位之间的互查、抽查,但唯一缺乏的是社会监督,或者说社会监督行使的力度不大、效果不佳。为此,统计部门必须秉持开放、包容、大度的心态,把统计监督权交给社会大众,主动请他们走进统计部门,了解统计要求,察看统计流程,参与统计调查,认识统计过程,体验统计感受,过问统计疑虑,解决统计问题,实施统计监督,助力统计发展。

  (巴州统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