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蒋大伟
近日,由爱奇艺出品,新疆作家李娟同名散文作品改编,知名影人马伊俐、于适等主演的影视剧《我的阿勒泰》,在哈巴河县等地拍摄。该剧共6集,以新疆女孩“张凤侠”的视角,在阿勒泰山川河流的壮美天地间,感受四季流转的主题与内涵。
该剧预计2024年上映,还没播出就已经人气爆棚。李娟的文字清晰干净,原汁原味再现了北疆的风光和人文,这部剧镜头里的呈现是否像原著那般清新、纯粹?不少读者拭目以待。
文学是影视的源头活水,影视让文学熠熠生辉。追溯新疆电影史,可谓是文学与电影相互滋养、相互影响的文艺史,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相互成就,在双向奔赴和双向驱动中,深刻地记录着新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著名作家赵光鸣迄今已有《乱营街》等4部中长篇小说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韩天航述写屯垦戍边的现实主义小说力作《母亲和我们》,被改编成电视剧《戈壁母亲》,获奖无数;由著名导演滕文骥执导的电影《烈日炎炎》,就是根据董立勃述写兵团生活的长篇小说《白豆》改编;由王安润长篇报告文学《杰米拉和她的盖买村》改编的电影《杰米拉》,获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组委会特别荣誉奖;曾在新疆生活16年的作家王蒙,所著讲述新疆生活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已改编成同名电视剧,目前正处于筹拍中。
近期,还有不少新疆文学作品进入影视化视野。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新疆作家刘亮程两部作品《一个人的村庄》《本巴》入围其“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产业板块单元,有望获影视化开发;由“野马女孩”张赫凡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荒原的呼唤》,其相关影视作品也在前期筹拍中;今年9月,根据作家吴玉辉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援疆干部》在昌吉开机。此外,另有张者、张驰、李健等作家的新疆题材文学作品,均进行了影视化改编。
新疆这个丰富的文学作品宝库,正不断拓展影视作品的题材与内容,更有广大青年作家、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纵情书写着新时代新疆故事。文学与影视在这里交融、彼此赋能、相互成就,描绘新疆人民火热的奋斗生活。如何让影视更多地、充分地吸纳新疆文学营养,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增强传播力及影响力?
新疆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天山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董玲说:“虽然新疆文学的影视化改编不一定都能赢得市场和口碑双丰收,但严肃文学是影视品质的保障。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为影视剧‘内容为王’转型提供了支撑和保障。特别是新疆一些扎根生活、反映现实、传递温暖力量的现实题材作品,是创作者沉淀积累、精心打磨的成果,将助推剧作多元化、精品化。此外,精心改编严肃文学的影视作品会对年轻人形成很好的审美引导,对影视行业来说也能呈现更多回味绵长的品质之作。文学不会沦为影视的附庸,影视也能助推文学的影响力。”
近日,由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西部11个省份13家文学刊物,共同成立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深度融合丰富的西部作家资源、文化资源,致力于构建常态化文学、影视改编与转化,为展示文学成就、链接影视开发和改编创作注入双向转化融合的强大动能。
作为联盟代表之一,新疆《西部》杂志主编张映姝说:“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的成立,架设了一个文学与影视相互沟通的桥梁。在这个桥梁之上,相遇的还有古老与新生、厚重与活力、精神坚守与商业收益。希望影视改编为文学注入活力,优秀文学作品与影视的结合产生1+1>2的效果,赋予影视改编作品特殊的魅力。”
(据《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