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合曼·艾沙:把代表履职答卷写在人民心中

巴音郭楞日报 2024年01月10日

1月7日,热合曼·艾沙(中)在回复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 本报记者 廖军 摄

  □本报记者 廖军    

  走进尉犁县古勒巴格乡阿克其开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平坦的柏油路,路两旁是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和雪白的砖砌院墙,院墙里是宽敞明亮的安居房……阿克其开村的变化,离不开州人大代表、阿克其开村党总支书记热合曼·艾沙的真情付出。

  “村南边有一个木桥,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冬季我们比较闲,建议邀请专家给我们培训种植和养殖知识。”……1月6日是人大代表接待日,热合曼·艾沙在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取村民们的诉求和建议,完善自己在即将召开的自治州人代会上要提出的建议。

  过去的一年,热合曼·艾沙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代表的履职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新担当新作为。

  “有些村民有事没有过来,我要去他们家里看看,听听他们的诉求。”村民刚离开,热合曼·艾沙就拿上笔和笔记本开始入户走访。虽是数九寒天,但村民家里都暖意融融,村民们提出自己的诉求,热合曼·艾沙都一一记录下来。

  该村二组村民努尔尼沙·卡德尔提出自己的诉求后,和热合曼·艾沙一起走出房门,来到穿村而过的和平路,指着路边的路灯高兴地说:“以前这里没有路灯,晚上出门很不方便。现在有路灯了,晚上我们经常出来散步。”

  “我们经过多方协调,投入30万元安装路灯,让村民夜间出行更安全。”热合曼·艾沙说,此外,村里还投入40万元,修建了一条水渠,解决村里65户村民灌溉用水问题。对村里100余户8000余平方米的庭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乡风得到进一步提升。

  每天中午,村里的老人都会到村委会爱心食堂吃饭。“为了解决村里部分独居老人‘吃饭难’的问题,人大代表进行了多次调研,反复研究,最终决定在村委会建一个爱心食堂。”热合曼·艾沙说,爱心食堂得到了很多村民的大力支持,现在来这里吃饭的老人越来越多。

  热合曼·艾沙通过惠民政策、分红、以奖代补等奖励方式调动村民参与集体事务民主决策的积极性,并充分尊重吸纳村民提出的有效建议,保证民主决策的实际效果。一年来,热合曼·艾沙共化解村民各类矛盾纠纷、困难诉求、问题隐患79件,提出意见建议15条。

  人民放心中,履职在路上。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又是村党总支书记,热合曼·艾沙始终坚信一句话: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在即将召开的自治州人代会上,热合曼·艾沙将提出关于向孔雀河中下游补水方面的建议,通过向孔雀河中下游进行生态输水,改善孔雀河中下游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