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60万亩芦苇迎来采收季

今年产量预计达26万吨,较往年增加30%左右
巴音郭楞日报 2024年01月10日

近日,在博斯腾湖达吾松苇场,大型芦苇采收机在收割芦苇。 通讯员 董柱岑 摄

  本报博湖1月9日讯 (特约记者 郭玉顺 通讯员 刘极伟) 近日,位于博湖县的博斯腾湖60万亩芦苇迎来采收季,大型采收机穿梭在芦苇丛中,马达轰鸣、芦花飞舞,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博斯腾湖达吾松苇场,十几台大型芦苇采收机隆隆作响,场长图尔艾力·如则带着十几名农牧民在冰面上忙着采割、装载芦苇。   

  图尔艾力·如则说:“由于天气原因,今年采收芦苇比去年晚了10天。因为水位比去年高,芦苇长得很好。以前是人工收割,一个人一天收割一吨半到两吨,实施机械化后,一台大型采收机一天可以收40吨到50吨。”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内不仅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环湖还孕育着60万亩芦苇,其中,人工芦苇面积20万亩。每年冬季,博湖县周边村民参与芦苇收割、运输工作,人均可增收两万元左右,收割芦苇已成为务工人员冬季挣钱的好渠道。博湖县查干诺尔乡查干诺尔村村民苟雅俊,已经连续6年冬天来苇场采割芦苇,他的主要工作是驾驶大型采收机收割芦苇。

  苟雅俊说:“我来这里收割芦苇已经3天了,每天差不多收割50吨苇子,除掉油耗等费用能挣四五百块钱。”

  今年由于开都河上游来水量充足,博斯腾湖芦苇长势好,平均高达6~8米,芦苇的密度增加了20%以上,产量预计达26万吨,较往年增加30%左右,采收工作将持续到2月10日。

  据了解,芦苇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收割后还可以作为造纸、建材、工艺品的原材料等。随着芦苇造纸公司的兴起,博斯腾湖芦苇不仅成为当地造纸企业的优良原材料,也为农牧民冬季增收开辟了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