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凝心聚力

巴音郭楞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新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李涛

  近年来,新疆科技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联谊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一、注重“三个突出”,把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自觉从“两个维护”的高度谋划推进民族工作。一是部署上突出“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统筹推进,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形成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抓、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各族师生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学校中心工作范畴,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日常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育人工作机制。二是措施上突出“实”。制定下发《新疆科技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规划(2023—2025年)》《新疆科技学院2023—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新疆科技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具体工作任务》等文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切实将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三是氛围上突出“浓”。以民族团结联谊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为载体,结合党内主题教育,在师生中深入开展特色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示范,领导干部与教职工结成对子,共同开展政治理论共学、谈心谈话共情、教育教学共商、项目课题共研、节日共庆等活动,教职工与学生结成对子,在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二、聚焦“三个加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师生增强“五个认同”,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各族师生心中。一是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充分发挥学校文化润疆研究中心、马兰精神教育与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所的作用,加快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以弘扬红色文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合力。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四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各领域全过程,树牢各族师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学校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三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教育方式。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营造人人珍视、人人爱护、人人参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作为校园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展览展示、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推动主题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取得实效。

  三、紧盯“四个强化”,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是强化课题研究,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润疆等方面推出一批研究课题,形成系列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充分融入思政课,用好“大思政课”智慧教研中心,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作用。二是强化课程建设,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围绕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要求,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积极组织各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暑期调研、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全校营造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文化挖掘,着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好校园文化主阵地作用,借助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凝练学校文化精神深厚内涵,形成一批体现学校精神传承的优秀作品。大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各族师生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各族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四是强化路径研究,注重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发挥社团引领校园文化的突出作用,拓展和延伸第二课堂,使各族学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从中获得智慧滋养和精神砥砺,进一步增强育人的实际成效,强化学生实践实习,引导学生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等具体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四、紧扣“三个深入”,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始终坚持目标导向,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打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一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联谊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坚持结果导向,通过进班级,主动参与班级建设工作;通过进宿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通过进食堂,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联系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导师;通过联系家长,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通过与学生交朋友,搭建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探索和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让各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深入、更加紧密。二是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动党建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学生社区,以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方式贴近学生成长需求,形成自主、互助、共享的德育新空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学生生活成长全过程。由学校教师、优秀学生干部、青马班优秀学员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利用主题党(团)日、主题班会、学生干部教育培训等,针对受众特点,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宣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向班级、宿舍等单元延伸。三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制定下发《新疆科技学院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通知》,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成果,在学校的示范引领下,各二级学院、部门(单位)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微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增点、延链、扩面,持续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再立新功,奋力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