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水金辰
烈日之下,机械轰鸣。当前江淮大地麦收正酣。在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等粮食主产区,记者走访发现,一些产粮大县延伸粮食产业链,原粮就地消化能力逐渐扩大;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越来越多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拓展产业链、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让粮食生产效益不断提升。
在阜阳市阜南县苗集镇前进村,去年改造提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黄澄澄的小麦长势喜人。村民邵国爱种植的近10亩地就在这片示范区内。
阜南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负责人王璐告诉记者,这片2500亩示范区涉及苗集镇约1000名承包户,原先的田块不仅水利设施差、还被一道道田埂分割,难以机械化耕作。“我们推进小田变大田,统一对田块进行平整,并在连片的农田中划出一片自种区域,满足有种植意愿的小农户在改造提升的地块上种粮。”王璐说,在前进村,他们划出的自种区约200亩,其余作为流转区供种粮大户规模化种植。
“原先我家10亩地分在3个地块,现在集中在一处。喷灌等基础设施安装在农田中,种子农药化肥统一供应,田间管理也有定制化服务,种粮省心多了。”邵国爱说,今年小麦亩产约1100斤,亩均收入超过1200元,改造提升后的高标准农田不仅没增加种粮成本,由于浇水采用喷灌,用水成本还明显降低了。
为邵国爱提供农事服务的中化现代农业阜南技术服务中心是阜南县引入的大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阜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郑光辉告诉记者,近年来,阜南县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据统计,该县托管种植小麦24.3万亩,带动小农户亩均增粮80斤,亩均节约成本约30元。
在亳州市,涡阳县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高炉基地的职业农民刘启磊正开着收割机在田间穿梭。连片种植的400亩小麦亩产达到1200斤。“作为合作社的职业农民,我们先前进行了一年学习,目前都是按照合作社明确的种植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符合品质要求的小麦会被送往金沙河面业公司用于加工。”刘启磊说。
涡阳县近年来强化小麦全产业链建设,做好“粮头食尾”大文章。记者从落户于涡阳县的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目前探索出大企业带动小农户实现大托管的经营模式,即“市场要什么、企业产什么、农民种什么”。“我们第一产业种植由合作社负责,目前流转了涡阳1.2万亩耕地,培养职业农民30余人,产出的小麦会直接从田头拉入我们公司的仓储车间。目前公司4条面粉生产线和15条挂面生产线日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600吨和800吨。”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梦露说,除了依托职业农民种植,该企业近日也已开仓收粮。
涡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县依托金沙河面业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大面积推广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每斤约0.1元的价格收购小麦,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不仅在涡阳,落户于阜南的安徽中裕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正式投产了30万吨优质小麦专用粉生产线,今年5月底,投资约1.5亿元打造的“主食厨房”项目主体建筑正式封顶,将生产馒头、烘焙食品等。阜南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思学表示,以前阜南县生产的原粮基本外运,附加值低,去年以来,阜南县原粮本地转化规模已增长超过1倍,他们目前依托中裕食品等企业进一步布局小麦深加工产品,依托第二产业增收带动当地群众种好粮、卖优质粮。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安徽鼓励整村、整镇、整县推进小麦、水稻等优质专用粮食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订单式收购,提高粮食商品化率和溢价率,今年3月安徽省对外发布的《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将依托皖北粮食、畜禽、果蔬、水产、中药材等绿色优质原料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协同和产业上下游配套,重点培育“品质粮食、优质蛋白、绿色果蔬、徽派预制菜、功能食品”五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新华社合肥6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