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file/2025-01-31/03/5_26488950_b.jpg)
春节假期,观众在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参观。本报记者 李小龙 摄
本报库尔勒1月30日讯 (记者 李小龙) 春节假期,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吸引了许多观众前往参观。
“春节,全家团圆,大家聚在一起炸麻花、馓子、油饼,一起剪窗花、贴春联,吃年夜饭,非常高兴。”在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参观的石河子市民郭桂华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代称为“岁首”,寓意着一年的开始。西汉颁布《太初历》,明确了以夏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沿用至今。
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刘鸿洁说:“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与农业文明祭祀活动、阴阳历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原始社会起,人们通过观察星象运转、物候变化等确定岁时。在新旧岁时交替之际,人们通过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展示了一些关于春节传统民俗社火活动的器具,比如,表演舞狮、舞龙和杂戏等的器具。”
春节的文化底蕴深厚且斑斓。团圆、祈福和迎春是春节最为关键的三大主题,寄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情感。
来自河北衡水的游客崔志强说:“我从小对过年的记忆比较深的就是除夕。这一天的上午,要贴春联、‘福’字,中午吃团圆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特别热闹。”
通过参观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春节民俗,感受春节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