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9日,“新农人”朱星恺、张新雷、方中举(从左至右)在大棚内合影。本报记者 杨柳青 摄
□本报记者 杨柳青
3月9日,记者走进库尔勒市英下乡“英冠田园小镇”的一个大棚内。阳光下,成片的蓝莓树开出一簇簇小花。正在大棚内忙碌的方中举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开心地告诉记者,蓝莓马上就要结果了,付出的努力很快就能看到成果了!
“英冠田园小镇”位于英下乡兵地融合大道旁,占地82.5亩,拥有25个大棚。其建成的背后,是朱星恺、张新雷、方中举三名“新农人”为梦想拼搏的故事——他们让众多外地作物品种在新疆干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实现梦想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三人创业之初,摆在面前的重重阻碍难以想象。建大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要耗费无数精力。而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作物品种,更是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稍有差池便可能功亏一篑。特别是引进蓝莓、树莓、台湾果桑树、香蕉这些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的外地品种时,困难如潮水般涌来。
“那时候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些外地品种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严苛。新疆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提供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我们就不信这个邪,偏要试一试!”张新雷说。
困难没有击退他们。为了让这些“外来客”顺利扎根新疆,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种植知识;虚心向各地农业专家求教,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多次奔赴种植技术先进地区,实地学习取经。
回到库尔勒后,他们在大棚里安装了智能温控、湿度调节设备,通过不断检测土壤成分,改良土壤酸碱度,一次次尝试不同的灌溉频率与水量。无数个日夜,他们守在大棚里,仔细观察作物的每一点细微变化,认真记录各项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们精心打造的“英冠田园小镇”已颇具规模,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这座“小镇”的每一个大棚内都种植着不同的植物。在和煦的春光里,蓝莓、树莓、草莓花竞相吐蕊,台湾果桑树已挂满果实,颗颗饱满,惹人喜爱。
记者看到,大棚里还种植了香蕉。在新疆种植香蕉,难度超乎想象,但三个小伙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钻研精神,成功为香蕉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预计今年年底,这些香蕉树就能挂果。
“看到这些原本生长在他乡的植物,在咱们新疆的土地上茁壮成长,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这不仅是对我们技术的肯定,更是对我们选择的认可。”方中举自豪地说。
“乡政府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来的重要动力,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创业。”朱星恺说,英下乡为年轻人创业提供了极大帮助。在土地协调方面,政府积极沟通,解决了创业的基础难题。
朱星恺说,目前“英冠田园小镇”内不少作物已开花挂果,即将迎来采摘期。“五一”前后,“英冠田园小镇”将正式向市民游客开放,大家可以前来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感受田园生活的魅力。谈及未来,他满怀憧憬:“我们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引入更多特色品种,将‘英冠田园小镇’打造成四季有景、四季有果的旅游胜地。我们也想通过举办采摘节、农业科普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培养更多‘新农人’,把先进技术和理念留在乡村,让乡村发展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