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十五日,在“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基地,项目负责同志向采访团成员介绍项目建设情况。通讯员 苏波 摄
本报若羌5月16日讯 (记者 薛云少 通讯员 苏波 黑峥嵘) 15日,“大国工程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南疆组采访团首站抵达若羌,以行进式、全媒体、多视角的方式,探访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工程项目,深入挖掘阐释新疆“大国工程”背后的深层内涵。
“该项目是我国单体容量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于2023年8月开工,2024年12月并网。投运后,预计每年发电69亿度。”在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基地,该基地若羌区域运检中心副经理郭晓阳说。随后,采访团成员与项目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倾听该项目装机规模、防沙治沙效果、节能减排情况,以及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其间,采访团成员一边走、一边看,详细询问工程概况、项目特点、产业带动等情况。“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若羌县采访,感受到了西电东送、‘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以及交通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带来的震撼。”中新社记者陈舒一表示,将通过短视频以及文字、图片等形式,对这些“大国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报道。
采访团还来到“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基地、若羌火车站、铁路货场等地,详细了解各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切身感受近年来若羌县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紧抓新能源、新材料,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
据悉,采访团还将前往库尔勒市、轮台县实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