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乡人大:

紧扣群众“急难愁盼” 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答卷

巴音郭楞日报 2025年06月24日

  □本报记者 袁海军 通讯员 李新芳    

  6月的轮台县,小白杏挂满枝头。

  在这丰收时节,轮台县乡两级人大紧扣群众“急难愁盼”,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答卷,让发展成果化作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心坎里的温暖。

  轮台县群巴克镇恰先拜村100多名村民的就业期盼、阿克萨来乡卡塔苏盖提村三组500米长的破损村路的困扰、轮台镇团结社区居民对休闲场地的期待……这些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是轮台县各级人大代表眼中的“头等大事”。人大代表亮出身份倾听诉求、广纳民意,在议事日凝聚共识,将群众的“问题清单”一一转化为“履职清单”。

  依托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人大代表全程跟进,以实干彰显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与担当,让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念变为可触可感的生动实践,在基层治理的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

  就业答卷:从田间到车间,人大架起致富桥

  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一,是轮台县各人大代表联络站议事日。

  “地种好了,还想赚钱,到哪干活?”在去年5月议事日征求群众意见时,恰先拜村的人大代表联络站里,县人大代表向兴明被这样的问询包围。村民的就业期盼,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民意直通车”汇聚到他这里。

  向兴明带着县乡人大代表走村入户,用“板凳议事会”的形式收集诉求。县乡人大代表一致认为,要发挥好本村紧邻轮台工业园区的优势,组织村民到园区企业务工,增加村民收入。在去年6月的议事日上,“家门口就业”议题高票通过。

  随后,向兴明联系企业,从输送保安、清洁员,到推荐厨师,最终通过代表建议办理机制,推动建立“企业+村民”劳务对接平台。

  可是,语言关成了拦路虎。向兴明提出“村民结对学用国家通用语言”的建议,将流利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村民和不太懂国家通用语言的村民结成帮扶对子,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企业夸赞这是一个好办法。

  向兴明又在议事日征求群众意见,动员村民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如今,大部分村民能用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交流。“我们村的农民进企业务工的越来越多。地里有收入,上班也有收入,收入增加了,生活更好了!”恰先拜村三组村民约麦尔·阿西木说,他在一家石化公司做叉车司机,妻子在食堂帮厨,自家的70亩地和养牛也没耽误,每月有双份收入。

  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实现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村里输出+企业培训”模式在人大代表监督下落地:各企业用工需求经联络站梳理后,由村民票决确定培训课程。

  截至目前,恰先拜村在园区企业务工的村民有100多人。该村将“劳务输出”打造成金字招牌,成为基层治理中“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生动注脚。

  修路答卷:从颠簸到平坦,民主铺就安心路

  在轮台县阿克萨来乡,一条500米长的柏油路成为见证民生实事落地的鲜活样本。通过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将群众“急难愁盼”转化为“幸福清单”,民主决策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2024年3月的一天,阿克萨来乡卡塔苏盖提村三组78岁村民图拉汗·尼亚孜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推开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门说:“我们三组东边的那条路修不修?我走路都要摔跟头了!”驻站的县乡人大代表赶忙扶老人坐下,认真记录老人的诉求。老人反映,这条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颠簸不平,周边40户村民出行不便。

  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驻站的县乡人大代表挨家挨户走访,召开村民座谈会,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分类整理,最终形成《关于修缮卡塔苏盖提村三组东边道路的建议》。

  经过多方协调,道路修缮项目开始施工后,驻站的县乡人大代表带领监督小组全程驻守工地,对照图纸严格把关:路基厚度是否达标,沥青配比是否合规。经过数月建设,2024年7月,一条平整的柏油路像黑绸带般铺展在街巷间。

  路修好当天,图拉汗·尼亚孜老人特意换上新衣,拄着拐杖在路上来回踱步。她笑着说:“这路平整,走着舒服!”如今,每到傍晚,老人们聚在村口谈天,孩子们嬉笑奔跑,曾经的“堵心路”变成了“民心路”。

  在2025年召开的乡人大会议上,十几项民生实事建议摆上桌面,代表们围绕“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内容展开激烈讨论。经过多轮审议和投票表决,8个项目以最高票入选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清单。

  票决只是起点,落实才是关键。“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每一个项目都带着民意温度。”阿克萨来乡人大主席阿巴斯·阿不拉克说,从民意征集到项目筛选,从人大投票表决到监督落实,这套完整的民主程序确保了民生项目精准回应群众关切。

  在轮台县,越来越多的民生实事项目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落地实施,让民主不仅体现在制度层面,更化作群众可感可触的幸福实景。

  改造答卷:从停车区到休闲场,民意绘就新图景

  在轮台县轮台镇团结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一场关乎1200平方米社区院子的“身份转变”,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长期以来,社区居民和商户一直面临着无处休闲健身的难题。孩子们放学后只能在狭窄的巷道玩耍,老人们想找个地方活动却难觅场所。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有个公示栏,公布各级人大代表照片、姓名、电话、代表身份,并附有一个民情民意二维码。群众扫码,就能线上联系人大代表,直接实现民意表达。

  当人大代表收集到群众这一诉求后,迅速行动。轮台县人大代表、轮台镇团结社区党支部书记梁宇航组织联络站代表实地调研,社区内一块1200平方米的地块进入大家的视野。可是,它是服务办事群众和商户的临时停车场,如何平衡停车与休闲的双重需求,成为新的挑战。

  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梁宇航组织居民、商户、社区工作者召开多轮协商议事会。代表们耐心倾听各方意见,最终达成共识:重新规划周边道路,新增临时停车位,解决停车需求;将原来的停车场改造为社区小广场。

  广场改造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群众反映,休闲有了场所,但缺少健身娱乐设备。人大代表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再次征集民意,优化方案,充分吸纳群众智慧,设置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地,配备儿童娱乐设施,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不论是周末节假日,还是每天晚饭后,老人和孩子们有了好去处。这件事办在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轮台镇阳光花园小区居民朱俊玲说。

  如今,曾经的社区临时停车场变为热闹的“民心”广场,实现了居民停车和活动“双赢”。夜幕降临,孩童嬉戏、居民健身、邻里畅谈,欢声笑语不断。

  轮台县乡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焕发蓬勃生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