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 本报记者 薛云少 摄
□本报记者 薛云少
麦浪翻空沃野黄,丰收愉悦写眉行。
盛夏时节,巴州各地小麦由南到北陆续成熟,麦浪在风中翻滚,广阔的田野一片金黄,种植户们喜上眉梢……
当下,全州麦收工作由南到北有序推进,各县市抢抓时机,采收小麦,夯实夏粮丰收基础。巴州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今年“三夏”全州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7万台(套),压茬推进夏收、夏种和夏管机械化作业。
6月26日,在和硕县清源公司一处冬小麦套种玉米地块,一垄垄小麦穗粒饱满,套作玉米苗高约30厘米,长5至6片叶,地里的小麦联合收割机隆隆驶过,将小麦卷入肚中,吐出秸秆,套种的玉米苗毫无损伤,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收获景象。
“你看,这样的套种方法,使我轻松实现一地双收。”种植户李勇说。
近年来,为增加种粮收益,实现一地双收,巴州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以小麦为母田,积极探索小麦套种玉米、辣椒、棉花等多元作物套种模式。
巴州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农机推广科正高级农艺师金若成介绍,今年巴州小麦套种玉米主要采用了“52+52暨6行小麦+2行玉米”的种植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州示范推广小麦玉米套种面积超过3000亩,通过引进改造和调试农业机械装备,小麦玉米套种模式实现了从小麦播种、玉米套播、小麦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套种模式能够延长玉米生育期大约30天,做到一地两茬,小麦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玉米,能够增加种粮效益,提高复种指数。
那边冬小麦收割正酣,这边春小麦丰收在望。
在焉耆县五号渠乡一处春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一股股水柱正从铺设在田间的微喷带上伞状喷出,整个麦田正在进行着一场收割前的沐浴……
引进麦田微喷带灌溉技术,是我州提高小麦质效的又一举措。金若成介绍,微喷带灌溉技术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优势显著,在节水、增产、省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种植户周旭荣说起微喷带灌溉技术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我种植春小麦325亩,其中有110亩使用了该技术,其均匀的喷洒效果,使得整个麦田的土壤湿度保持一致,促进小麦根系均衡生长,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稳定性。从目前长势情况判断,今年丰收已成定局。”
“将这项技术加以推广,离不开巴州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新疆盐渍化耕地安全利用及特色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袁小伟表示,通过实验实施、数据监测,微喷带灌溉技术不仅能够节水节肥,提高农作物质效,还在病虫害预防上有一定作用。后期,计划进一步加大实验示范推广力度,特别是在缺水干旱地区,可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有力保障。
一项项科学技术的应用、一台台农机具的保障、一组组农业生产指导组服务,都是为了有力有序推进我州“三夏”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坚实基础。
巴州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全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统筹抓好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据悉,截至目前,全州冬小麦已收获约8.1万亩,机收率达到100%。预计,全州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突破97.2%,农林牧渔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78.1%。
下一步,巴州农业农村局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大力宣传小麦机收减损操作技术,积极推广小麦茬后免耕播种等新机具,力争复播免耕玉米8万亩,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