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托制”解锁物业服务难题

巴音郭楞日报 2025年07月02日

  □本报记者 苗向光    

  物业连着千万家。如何更好提高物业服务水平,从而有效提升业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一直是物业、业主和社区不容忽视的一道难题。

  去年以来,库尔勒市一个老旧小区通过引进信托制模式,成功解锁物业服务难题,令人欣喜,值得关注。

  老旧小区电梯故障频发、垃圾清运不及时,新小区物业费高昂却服务欠佳,业主与物业矛盾不断……面对这些困扰居民的难题,一种全新的物业管理模式——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在全国多地应运而生并得以推广。如今,这一模式在库尔勒市东方名居小区落地生根,让这个老旧小区实现华丽蜕变(内容详见2025年6月28日《巴音郭楞日报》第3版《信托制物业赋能 库尔勒老旧小区焕新颜》)。

  安居才能乐业。良好的物业管理,是居民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一个整洁、安全、舒适的小区环境,能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让居民在结束一天的忙碌后,拥有一个安心放松的处所,从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然而,审视当下一些小区物业管理与居民关系的现状,实则难言乐观。在老旧小区里,电梯故障频发,如同潜伏的“安全隐患炸弹”,令人提心吊胆;垃圾清运不及时,恶臭味儿弥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新小区虽硬件设施较好,但物业费高昂,服务却差强人意,导致居民与物业之间关系紧张。如此种种,导致业主与物业矛盾不断,陷入“信任危机”,个别小区双方关系甚至发展到“冰炭不同器,水火不相容”剑拔弩张的地步。

  在此困境下,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恰似一缕春风,有效消融了物业与居民之间的矛盾。其主要做法是:公众参与,开放预算资金,隔离约定酬金,让业主真正当家作主。业主大会作为委托人,物业企业作为受托人,业主作为受益人,以信义重构物业管理关系。

  “公开透明”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它保障了小区全体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有效建立起业主与物业、业委会、社区的信任关系和监督机制,打破了过去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二元分割的局面,形成社区党委引领下居民、社区、物业公司三方担责、享受权益的稳定“铁三角”架构。从库尔勒市东方名居小区的实践来看,小区矛盾纠纷下降70%,居民满意度超90%,物业收费率从20%大幅提升至92%。这些数据有力证明,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对推进物业改革有着明显的优势。

  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的成功绝非偶然,其在推进物业改革中的意义和作用不容小觑。这一模式不仅为老旧小区的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更为整个物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目前取得成效的前提下,为推进信托制物业服务行稳致远,还须在实践中注意和避免一些问题。首先,要警惕形式主义的滋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制度构建,而要确保各项机制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其次,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在业主、物业企业、社区当中,既要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够充分参与小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又要合理考虑物业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利润空间,激励其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要发挥社区的协调引领作用,促进各方矛盾妥善解决。

  “路漫漫其修远兮”,推进信托制物业服务并非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就一定能让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在更多小区落地生根,更好地破解物业服务难题,让居民生活更加美好,让社区成为和谐温馨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