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中院“柔性司法”化解十年租房纠纷

巴音郭楞日报 2025年07月02日

  本报库尔勒7月1日讯 (记者 廖军 通讯员 马浩文) 6月29日,巴州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出现暖心一幕,当事人田女士将印有“维护公平正义 彰显司法温情”的锦旗和感谢信,送到法官乌云手中,向其表示感谢。

  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是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2015年,某公司因设备存放需求,租赁田女士房屋,租期长达10年。租赁期间,由于房屋长期缺乏维护管理,合同到期,田女士收回房屋时发现墙面剥落、地面破损,房屋丧失了正常使用功能。双方就赔偿一事协商未果,田女士诉至法院。

  一审判决某公司向田女士支付租金、违约金、维修费等共计13万余元。但田女士不服,提出上诉,她认为维修费1万余元太少,与实际成本相差悬殊,维修费用争议成为案件的关键难题。

  二审期间,法官了解到田女士身患宫颈癌,长期与病魔抗争,生活十分艰辛。考虑到田女士的特殊身体状况,法官启动“柔性司法”机制:庭审前,多次主动致电沟通,并开展庭前调解,倾听她的诉求与困境;庭审时,简化流程、压缩时长,减轻其体力负担;庭审后,实地勘察房屋、反复组织调解,用数据和事实向某公司阐明房屋现状与合理维修成本之间的关系。

  经过多次耐心沟通、反复协调,最终成功说服某公司将维修费用从最初的1万余元提升至7万元,案件整体赔付金额也从一审判决的13万余元,调解为一次性支付22万元。

  调解成功后,田女士热泪盈眶,倾诉着因病退休后独自抗癌以及纠纷带来的身心折磨。长期的纠纷曾让她无法安心治疗、夜不能寐,如今司法调解的结果,让她重燃生活希望。

  这面锦旗,不仅是田女士对司法工作的认可,更是巴州中级人民法院“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巴州中级人民法院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特殊群体开通“优先立案、调解、回访”绿色通道,让司法更贴近群众需求,让公平正义既有“力度”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