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永远飘扬在心中

巴音郭楞日报 2025年07月03日

  □陈耀民   

  

  2025年5月24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大地,200多位“红旗”人,怀揣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三线军工战友的思念,从四面八方、满怀激情奔赴新疆红旗机器厂建厂6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热切期待着与老友们重逢的那一刻。

  1965年,数千名军工建设者响应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挥别家乡,泪辞亲人,从重庆、北京、天津、上海、浙江以及乌鲁木齐、哈密、喀什等地汇聚到位于巴州尉犁县境内的西尼尔荒原,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之路。

  在风沙弥漫的戈壁滩上,第一批“红旗”人边规划、边设计,边基建、边培训,边试制、边生产,殚精竭虑谋划最优施工生产大计,呕心沥血攻克无数技术难关,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出一个个建设发展奇迹,高效率建好了厂房、安好了设备,以“当年建设、当年试制、当年定型”的高速度,在亘古荒漠上建起了新疆第一座现代化军工企业,有力支援了国防建设,当之无愧成为新疆乃至全国军工系统的一面旗帜。

  6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建设者们再次站在这片见证青春岁月、承载梦想希望的热土上,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心中依然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上午12点,新疆红旗机器厂建厂60周年纪念活动在大家期待的目光和如潮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原厂领导深情回顾往昔峥嵘岁月,从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大家依然能感受到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怀、坚定的报国信念,以及永不褪色的“爱国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旗精神”。

  在老职工代表交织着哽咽和泪水的讲述中,令人深深感受到他们“为国铸剑终不悔,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和深藏于心、终生难忘的“红旗情结”;原厂领导向90岁以上老职工敬献鲜花,既表达了对老一辈“红旗”人的由衷敬意,又饱含着“红二代”“红三代”对老一辈“红旗”人“健康快乐、安享晚年”的美好祝福;厂史视频回放的一幕幕,仿佛时光倒流,让大家重温红旗厂从诞生成长、发展壮大,到奋起“二次创业”的艰辛历程,以及坚守“军工品质永不打折”之诺的蹉跎岁月。

  活动现场,来自四面八方的“红旗”人欢聚一堂、激情绽放,用优美的歌声、舞姿和激昂的朗诵、大合唱等,表达对三线军工建设的深厚情感和崇高敬意。场内,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嘘寒问暖之音不绝于耳。多年不见的老友执手相望,紧紧相拥,眼中满是重逢的喜悦。尽管岁月在每个人脸上都留下了沧桑痕迹,但那熟悉的面孔、亲切的乡音却依然如初。那些共同奋斗的日子、挥洒汗水的瞬间、携手相依的时刻清晰如昨,今日都成为最珍贵的回忆。

  交谈中,大家分享彼此境况,讲述各自现状,但在生活中无论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这份在三线军工生涯中结下的缘分,经过时间的洗礼,都更加值得珍惜。红旗厂,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大家的心紧紧相牵。无论相隔多远,无论分离多久,只要相聚,那份熟悉亲切的感觉便会瞬间涌上心头,温暖彼此。

  六十甲子纪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三线军工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三线军工精神,是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坚强意志,是甘于奉献、为国分忧的爱国情怀,更是“献了青春献子孙、埋骨天山终不悔”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不仅在当年激励着无数军工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创造了无数国防建设奇迹,在今天,依然是我们“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纪念活动最后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但它留下的美好回忆将永远伴随每一位到场的“红旗”人。纪念活动不仅是一次重逢,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这种情感,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这种记忆,将会在往后余生中熠熠生辉;这种牵挂,必将长久珍藏在彼此心底。期待着下次再相聚,重温那段魂牵梦萦、永生难忘的岁月。

  向所有为新疆三线军工建设付出辛勤努力的建设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