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织就富民路 丹心映照履职情

——巴州政协委员张彪的使命与担当
巴音郭楞日报 2025年07月09日

  □本报记者 周海霞 通讯员 蒋凯  

  位于塔里木河畔的尉犁县,棉田与胡杨林交织成金色画卷。一名青年企业家穿行在棉海之中。他既是纺织企业的领路人,也是群众信赖的“代言人”;既在市场浪潮中破浪前行,又在政协履职路上为民发声。他就是巴州政协委员、尉犁县众望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彪,以专业智慧编织产业发展蓝图,用赤诚之心书写新时代政协委员的使命答卷。

  商海弄潮:产业振兴的领路人

  2024年棉花收购季,尉犁县兴平镇棉农阿卜杜拉望着自家丰收的棉田,脸上洋溢着喜悦。“多亏张总教我们用期货套期保值,今年棉花价格波动大,我们不仅没亏本,还多赚了两成!”阿卜杜拉口中的张总,正是凭借金融智慧带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张彪。

  面对棉花市场的剧烈波动,张彪如同敏锐的“市场猎手”,将金融期货工具引入传统棉产业。他白天穿梭于棉田与厂房之间,夜晚组织农户开展“炕头课堂”,讲解套期保值原理。2024年,他为合作农户规避价格风险超800万元,企业营收逆势增长15%。在他的推动下,公司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带动周边500余户棉农年均增收1.2万元。

  产业振兴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民生答卷。张彪自掏腰包搭建“田间课堂”,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棉花种植、孜然套种等技术培训。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期,他组织农户跨村观摩学习,推广“高密度种植”“膜下滴灌”等新技术。棉农王建国感慨道:“跟着张总干,种地有了‘科技范’,钱包也鼓起来了!”

  建言献策:改革创新的智囊团

  “委员履职,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张彪将这句话写在笔记本扉页,也践行在调研路上。他深知,政协委员的每一份提案,都承载着群众的期盼与时代的要求。

  为破解纺织行业“新三丝”难题,张彪连续三个月扎根生产车间,与技术工人同吃同住。他发现,地膜因颜色与棉花相近,成为纺织企业异纤识别的“拦路虎”。经过反复试验,他创新性提出“在地膜生产中添加荧光物质”的建议,该提案被列为巴州政协重点督办项目,推动相关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使纱线异纤含量降低40%,每年为纺织企业减少损失超千万元。

  他先后撰写提交《关于推进棉品种溯源及质量追踪的提案》《关于实施库尔勒至尉犁县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提案》《关于改善提高地膜异性纤维识别率的提案》等高质量提案。从棉品种溯源体系建设到库尔勒至尉犁县市政道路规划,张彪的每一份提案都凝结着对产业发展的深刻思考。他组建“青年企业家调研团”,深入工业园区、物流枢纽开展专题调研,撰写的《关于推进棉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为巴州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获评“优秀政协提案”。

  情系民生:百姓冷暖的贴心人

  “政协委员不是荣誉,是沉甸甸的责任。”张彪用行动诠释着这份责任的分量。在委员工作站,他的办公桌上永远放着一本“民情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灌溉渠堵塞、乡村道路失修、困难学生学费无着落……

  在帮助困难群众的路上,张彪不仅是物资的提供者,更是希望的播种者。他为困难种植户提供棉种、化肥和技术支持,帮助32户家庭发展特色种植;在传统节日,他带着米面油走访慰问群众,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话民族团结情谊;在捐资助学活动中,他结对帮扶12名困难学子,助力孩子们实现理想。

  “张叔叔就像我的亲人,是他的资助让我有了继续读书的机会。”正在新疆大学就读的热依拉,每次放假都会到张彪的办公室,与他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这份跨越血缘的牵挂,正是张彪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生动写照。

  勤学笃行:时代浪潮的奋进者

  面对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新要求,张彪始终保持“空杯心态”。他将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在政协组织的培训课堂上,总能看到他认真记录的身影;在工作之余,他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钻研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前沿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当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张彪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实践,牵头成立巴州青年企业家创新联盟,组织开展“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主题研讨,为青年企业家搭建交流平台。他先后荣获“巴州优秀政协委员”“青年创业先锋”等荣誉称号。

  在尉犁县众望纺织有限公司展厅里,一面“委员履职风采墙”格外醒目,上面陈列着张彪的提案手稿、群众感谢信和荣誉证书。这些证物,不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印记,更是新时代政协委员心系家国、情牵百姓的生动缩影。从棉田到车间,从提案到实践,张彪用实干与担当,在产业振兴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政协委员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