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摩现场。 本报记者 薛云少 摄
本报和静7月10日讯 (记者 薛云少) 9日,巴州农科院在和静县、第二师27团分别举办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项目——生物防治加工番茄列当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田间观摩会,进一步推动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三农”骨干人才培养实施,交流展示加工番茄产业化发展科研成果,促进巴州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实现新的突破和创新。
在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呼青衙门村生物防治加工番茄列当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示范点,来自和静、焉耆、博湖、和硕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加工番茄的收购、种植企业相关人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等,走进田间,实地交流和见证使用生物防治加工番茄列当技术的成效。
在使用该技术的试验田里,加工番茄枝上挂满了果实。在未使用该技术的试验田里,列当生长旺盛,严重影响了加工番茄的生长。
加工番茄种植户李胜利说:“我今年第一次在田里试验使用生物防治加工番茄列当技术,效果太好了,列当得到了有效防治。”
巴州农科院生物防治加工番茄列当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负责人曾卫东表示,近年来,该院致力于列当防治工作,并与成都华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攻关,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防治效果明显。
成都华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智强介绍,列当是一年生草本的恶性杂草,一旦寄生定殖,种子散落到田间很难清除。
当日,巴州农科院还在第二师27团举办生物防治加工番茄列当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田间观摩会,旨在加强兵地交流,积极探索列当防治新方法、新途径,提高种植端水平,增加加工番茄产量,推动焉耆盆地“三红”产业提档升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巴州农科院将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生物防治产品产业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让更多种植户能够用上这项技术,为推动巴州加工番茄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