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库尔勒7月10日讯 (记者 陈城市) 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大地之光·地蕴青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库尔勒市第四中学,采取线下宣讲、线上直播的形式,为库尔勒市中学生带来沉浸式“全面抗战历史记忆与精神传承”主题团课,通过历史回溯、故事讲述与互动体验,让红色基因与民族团结情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此次主题团课以“历史纵深+地域特色”为脉络,分为三个篇章展开。第一篇章聚焦全面抗战历程。宣讲团成员生动讲述淞沪会战中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全民抗战图景,以及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等关键战役的历史意义。
第二篇章以话剧形式讲述新疆各族人民在全面抗战中的贡献。从1938年新疆各族群众募集24.1亿两新疆币,到1943年9月至1944年底捐赠144架飞机的“一县一机”运动,再到妇女阿提克汗捐出27锭银元宝、七旬老妇献金耳环的赤诚;从50万民众用血肉之躯打通霍尔果斯至星星峡的“西北国际大通道”,5年间输送苏联援华物资占全国80%以上,到陈潭秋等共产党人在新疆组织抗日宣传、培养人才、守护边疆的事迹……
一个个鲜活故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新疆从未缺席民族救亡”的历史内涵。
第三篇章则将历史与当下相连,通过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舍身救人、男孩麦尔丹跨省救援等当代民族团结故事,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延续与传承;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的发展成就,诠释“团结奋进”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中的深切期许,勉励学生立志同各族群众一道奋斗,在西部建设的广阔天地中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
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初一年级学生黄嘉怡激动地说:“在这次话剧表演中,我演的是一个捐献物资的小女孩。通过这次体验,我心里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更浓了。这段时间,中国石油大学的哥哥姐姐们一直耐心地教我表演,也让我越来越向往北京,更坚定了将来要报效祖国的决心。”
“我是土生土长的库尔勒人,高考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大学时光里,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开阔了眼界。毕业后我想回到家乡,用所学的知识建设家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大一学生艾柯代·艾尼瓦尔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姚梦竹表示,学院推动大学生与库尔勒的中学生开展良好联动,为同学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希望能够切实推动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同时也期待大、中学生们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变化,在成长中不断进步,成为可堪重任、能担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
此次主题团课将新疆地域全面抗战的壮阔篇章融入红色教育,既观照了民族救亡的历史全景,更彰显了边疆儿女的赤子担当。这种扎根大地的教育实践,不仅让同学们从历史深处汲取奋进力量,更将爱国情怀与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了年轻人的心田,这一举措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以家国为怀、以奋斗作笔,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