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苗向光
库尔勒市杜鹃河畔有一条“天鹅爱语巷”,20幅彩绘作品,不仅提升了老旧小区颜值,更成为居民打卡地。(内容详见2025年10月9日《巴音郭楞日报》第9版《天鹅绘上墙 小区换新颜》)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物质生活逐渐丰盈,文明便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更是滋养生机的土壤。库尔勒市梨香街道打造的“天鹅爱语巷”,以彩绘红墙在老旧小区间铺展出文明的模样,印证着“有文明的地方,便有生机涌动、幸福生长”的真理。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肩负着推进社区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要发挥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面对小区的老旧街道和墙体,泰达名苑小区结合“天鹅故事”,打造了“天鹅誓约·爱语巷”双影漫道街区。正如“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所传达的环保理念,这些栩栩如生的天鹅彩绘作品,时刻提醒人们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当居民们看到这些美丽的画作时,他们不仅会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更会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从而提升文明素养。
老旧墙体不应是城市的“伤疤”,也可成为文明传播的“画布”。面对老旧街道与墙体,社区党组织当以“美”为桥,让文明以可见可感的方式浸润人心。梨香街道这种“以景载道”的改造,如杜甫笔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让居民在散步打卡时,不知不觉被文明的细节打动。
天鹅是库尔勒人心中的吉祥鸟,是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将天鹅绘于墙体,更是库尔勒市唤醒市民环保意识的妙笔。社区党组织抓住这份“乡土情结”,让天鹅从河畔“飞入”街巷:当居民每日望见墙上相守的天鹅、嬉戏的幼鸟,自然会联想到杜鹃河畔的真实生灵,进而生发出“爱护天鹅、守护生态”的自觉。这恰好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文明建设与环保意识本是同根生,通过熟悉的意象传递环保理念,远比口号更有力量,也让“爱护环境”成为市民发自内心的习惯。
提升文明素养,关键在于“投其所好”,用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桥梁。老年人爱热闹、喜温情,彩绘里的“相守”“新生”恰合其意;年轻人爱打卡、乐分享,“网红墙”又成了传播文明的新载体。这种“按需供给”的文明建设,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当文明以“好看、好逛、好聊”的形式出现,居民便愿意主动靠近、主动传播,文明素养便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的建设需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城市街区,文明从不只是抽象的概念,它可以是墙上的彩绘、河畔的驿站,也可以是居民的笑脸、打卡时的快门声。老旧小区因文明的滋养,成了“老少可忆”的和美家园。有文明浸润的温度,街区便会有吸引力,生活便会有幸福感,城市也会因此焕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明如灯,照亮街巷;文明如泉,滋养生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库尔勒市梨香街道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老旧小区的改造,还是城市品质的提升,只要以文明为内核,以群众为中心,便能让“旧貌”换“新颜”,让“冷漠”变“温情”。
有文明的地方也生长幸福。当文明融入生活,生活便充满了诗意;当文明成为习惯,幸福便触手可及。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文明的力量点亮生活,让每一个社区都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美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