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考后综合征” 四种方法进行心理调适

巴音郭楞日报 2023年06月27日

  紧张的中考、高考都已经落下了帷幕,考试压力过大或者考后过于放松,会使得考生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同时,等待考试成绩、报考学校、等待录取结果这一系列事件对考生来讲都是应激事件,导致出现情绪波动。

  心理专家指出,这一阶段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心理调适,考生会出现抑郁、焦虑、肠胃不适等症状,被称为“考后综合征”。当考生出现以下四种心理状态时就需要警惕“考后综合征”。

  状态一:“看视频、打游戏……一玩就是一通宵”。这类型考生的特点为毫无节制地玩,甚至颠倒了生物钟,白天睡觉、晚上玩乐。他们认为高考结束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考生若放纵玩乐、不讲节制,会造成身心疲劳、影响健康。

  状态二:“感觉自己发挥得不理想,吃不好、睡不好”。这类型考生的特点是情绪低落,自怨自责,变得暴躁,易与家人发生争执。他们因在考试中发挥得不好而出现抑郁。

  状态三:“反复估算自己的分数,反复查询既往录取分数线判断自己能否被录取”。焦虑是考生最容易出现的情绪。越担心想得越多,想得越多更担心,进一步出现失眠、心悸等躯体症状。

  状态四:“仿佛失去了目标,心里空落落的”。紧张的学习生活随着高考结束戛然而止,考生一下子放松下来,出现一种茫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如调适不当会持续至大学甚至更远,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当考生出现了考试综合征时,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心理调适。

  保证规律作息。考后的适当放松是必要的。但放松不等于放纵,作息时间要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和规律饮食,对于身体健康必不可少。

  积极沟通,主动表达。经历了紧张的考试,孩子情绪可能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考生可以主动地和你信任的人沟通。把自己不好的情绪表达出来,寻求帮助。家长在理解的基础上耐心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支持。

  理性面对,制定计划。高考已经结束,不管考得好与坏,家长和考生都要理性面对,及早制定下一步计划。如成绩理想,做好大学的相关准备。如成绩不理想,无法升入理想的大学,要尽早决定选择复读或调整大学的选择。一次失利并不能代表全部,请不要沮丧,继续完善自己,在下一次机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充实自己,转移注意力。在适度放松后或者感到焦虑时,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学习一些将来必备的技能,如游泳、驾驶等。尝试计划一次出游,在旅行中放松身心。家长也可以找个机会和孩子平等地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孩子的想法,一起探索人生下一阶段的方向。(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