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烽燧守故乡

——尉犁县讲好长城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巴音郭楞日报 2023年10月17日

阴怀伟(左)指导尉犁县长城文化博物馆布展施工人员开展工作。

尉犁县第一小学六年级(3)班一场特别思政课开讲,讲述“长城文化、烽燧故事”。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邹焰忠摄

  □本报记者 邹焰忠    

  世界长城看北京,新疆长城看尉犁。

  烽燧是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由巴州推出的《大唐烽燧》独幕剧,讲的正是尉犁烽燧的故事。

  巴州境内有30多座烽燧,其中尉犁县境内有11座沿孔雀河而建的烽燧,被称为孔雀河烽燧群!

  今天,这11座烽燧将“搬进”尉犁县长城文化博物馆。

  10月10日,长城文化博物馆开始布展,记者有幸一睹长城和烽燧模型的风采。

  千年烽燧历风雨而风采依然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大唐烽燧》一面世,就受到观众追捧。

  “《大唐烽燧》的原型就在这11座孔雀河烽燧群遗址里。”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助理阴怀伟,指着其中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模型说。

  阴怀伟是尉犁县长城文化博物馆的布展设计师。

  “这11座烽燧大多是唐代加固、完善和修建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考古队领队胡兴军介绍,其中考古发掘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烽燧遗址。

  这座烽燧由燧体、瞭望台、院墙、房舍、马厩、武库等组成,周边还有开垦的粮田。戍边守烽的将士实行轮换制,守烽的首领称作烽帅,士兵称作烽子。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文物1450件,其中文书883件,反映了当时中原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文书中有家书、通关文牒、守烽将士花名册,以及反映戍边将士与当地居民往来的笔记。

  除此以外,还有《韩朋赋》《游仙窟》等当时流行的文学作品,以及诗词和经典著作等。

  这些文书99%都是用汉字写成的。

  沙洲、河州、雍州、岐州……出土信札中反复出现的这些地名,大约是现在的甘肃、陕西、山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表明唐朝戍边将士来自中原各地。

  “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任用了一些当地官员,戍边将士中也有一些本地士兵,烽燧遗址出土的文书中提到过‘于阗兵’,两件焉耆文文书还有待进一步释读,或许可以提供相关实证。”胡兴军表示,这说明一千多年前,西域先民就和来自中原的将士一起守卫边疆,共同守护家园的安宁。通关文牒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繁忙的商贸往来活动。

  孔雀河烽燧群属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是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的辖区,守护着当时一方安宁和丝绸之路的繁荣与畅通。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更是千年前,中原将士与当地居民一起守边卫国、守护共有家园的真实写照。

  当年守护边疆安宁与繁荣的烽燧,凝结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碑。

  文化烽燧绽放万众敬仰魅力

  “长城历经千百年而雄立天地间。”

  “长城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

  阴怀伟指着长城文化博物馆的布展图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蜿蜒两万多公里,在新疆境内以烽燧形式延伸,伸向远方。

  长城不是一道墙,而是由预警设施、军事设施、生活设施、文化交流场所组成的万里文化带。

  尉犁县成功申报巴州尉犁孔雀河烽燧群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是长城文化落地的标志,长城文化博物馆是其中核心部分,与周边景观共同构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该博物馆5000平方米展厅里,分五大部分陈展:众志成城、同心共筑、传承文明、伟大复兴、命运与共。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内外是故乡。

  走进展厅,与长城有关的诗词歌赋俯首可拾,有伟人笔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诗句,有传唱千百年的《长城谣》。

  走进展厅,还可以听到与长城内外交往、交流、交融有关的成语和典故,比比皆是。

  投笔从戎,就是与之相关的成语。

  东汉时期,西域发生叛乱,班超投笔从戎,奔赴西域,依托烽燧为据点,平定动荡,成为西域都护府都护,不仅维护了当地的长期稳定与繁荣,也赢得了西域人民的拥戴。

  铁骑救中原,也是与之相关的典故。

  唐代发生“安史之乱”,当时的于阗王将王位传给弟弟,亲率精锐骑兵,沿着烽燧和长城边的道路万里奔赴长安平叛,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于阗王便留在了长安。

  还有,长城喜峰口抗战,中国军队重创日本侵略军,一战成名,载入史册。

  还有,东归英雄们历经千辛万苦、跋涉万水千山,回到了太阳升起的地方,回到了长城的故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长城护我中华,护我共有家园!

  现在,长城更是中国的文化符号,长城标识随处可见,重大庆典和外事活动场所,都可以看到长城的鸿篇巨画。

  “现在,由我来传播长城的故事。”阴怀伟说,希望几年之后,由尉犁县的孩子和群众来讲述长城的故事。

  长城的故事必将在尉犁县、在巴州生根、发芽,绽放绚丽之花!

  心中烽燧守护共有精神家园

  “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10月11日,尉犁县第一小学举行升国旗仪式,全校2000多名师生高唱国歌。“我们每天都升国旗、唱国歌。”该校教务主任董桂萍说,师生们在高唱国歌时,满怀激情,激荡家国情怀。

  长城文化、烽燧故事主题班会开始了。当天,在该校六年级(3)班,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开讲,全班53名学生瞪大好奇的眼睛,听着班主任老师鲁新丽讲述长城文化、孔雀河烽燧群的故事。

  这是另一版本的《大唐烽燧》独幕剧。

  全班气氛庄重,壮怀激烈。

  到了互动交流、分享心得体会的环节。乃伊木江·白克路力、孟梓馨、穆耶赛尔·木沙、艾科散江·伊力哈木、邢浩然等同学纷纷走上讲台,讲述心目中的长城,表示要筑起心中的长城,更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放学的铃声响了。

  娜则莱·阿不力孜回到家,向父亲阿不力孜·阿布都讲起了长城文化和孔雀河烽燧的故事。她表示,自己要考内初班、考一流的大学,将来学有所成,守护可爱的家园,建设美丽的中国。

  春风浩荡、大爱无形、润物无声。

  11月底,该县长城文化博物馆布展将基本完成。届时,当地群众、疆内外游客,可一睹万里长城和孔雀河烽燧群的风采。

  尉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芳表示,该县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集爱国主义、青少年研学、新疆历史宣教、中华文化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基地,让万里长城、孔雀河烽燧群走进各族群众心中,守护共有家园、守护美丽中国。

  万里长城万里长,漠风吹过枣花香。

  家书麻帛平安报,铠甲红缨经雪霜。

  丝路长年人马旺,雄关长立柳飞扬。

  驼铃远去斜阳里,烽燧披霞守故乡。

  赋首《烽燧谣》,致敬万里长城,致敬孔雀河烽燧群。致敬,雄立大地上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还有一座矗立在万众心中的烽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短评

  听千年同频共振的回声

  □本报记者 邹焰忠

  有种回声能穿越千年,经久而愈加清晰。这是因为这种回声能够同频共振。

  这种声音在经史典籍里、在出土的文书里、在诗词歌赋里,在孔雀河的烽燧群里。

  这个无声的回声,讲的是中国故事,长城的故事。

  看似无声胜有声。

  这种回声一旦叩响,就震憾人心。

  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声,这是守护安宁与繁荣之声,这是明月何曾是两乡之声。

  激活这种回声,需要用心去解读,要用大爱去领悟。

  这种回声里,一座烽燧就是一个音符,风吹、雨打、飞雪、经霜,都能弹奏出美妙的乐章!合奏起来,就是一首穿越时空的命运共同体交响曲。

  今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走进长城文化博物馆,叩响穿越千年的回声。

  风采依旧,声音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