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且末11月2日讯 (记者 薛云少 通讯员 苏鑫) 深秋时节,在且末县河东生态治沙基地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项目处,金黄的狼尾草连成一片,这标志着今年该项目试验取得成功,“沙变土”有了新招。
狼尾草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适宜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耐寒、耐湿,可做饲料及固堤防沙。今年年初,由万物沙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项目开始试验。
据了解,沙漠土壤化的本质是“沙变土”,也就是使沙子具备土壤特性,具有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功能。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是从力学角度出发,研究沙漠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的新成果,可以让沙子具有土壤的力学特性,进而具有存储水分、养分、空气和滋生微生物的能力,成为植物生长的良好载体。
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站长阿巴斯·艾萨说:“狼尾草试验田面积近80亩,目前长势良好,它是羊、兔、鹅喜欢的美食,固沙效果也十分显著。按照目前的试验结果,我们明年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持续发挥狼尾草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功能,为且末县沙漠土壤化改良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截至目前,且末县已在车尔臣河东岸的沙海中打造出一条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1~7公里不等的生态长廊,为12.9万亩流动沙丘披上绿装,挡住了与县城只有一河之隔的流动沙漠的侵袭。数据显示,对比防沙治沙前后20年,且末县沙尘暴天气下降31%,扬沙天气下降39%,浮尘天气下降23%,年平均降水量增加16%,区域小气候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