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处筑通途

——艾肯隧道建设者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施工进度
巴音郭楞日报 2025年04月15日

  工人在焊接作业。通讯员 高建峰 摄

  □本报记者 景丽君 通讯员 王永刚 范君瑶 高建峰   

  眼下,在天山腹地海拔2700米的艾肯达坂,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伦台公路项目(以下简称那巴公路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7425米的艾肯隧道以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极端气候环境,成为考验建设者智慧与毅力的“超级考场”。面对破碎围岩、突泥涌水以及每年长达8个月冰雪期的多重挑战,那巴公路五标项目团队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紧抓工期,加紧施工,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4月10日,半山腰的钢筋加工场内,机械臂精准作业,金属碰撞声不断。工人们熟练操控着数控钢筋加工设备,将原材料依次送入切割机、液压弯曲机和自动焊接生产线,按照毫米级精度完成钢筋的切断、成型与组焊工序。

  那巴公路五标项目隧道出口工区负责人何鹏说:“项目部引入生产管理系统,动态优化切割、弯曲、焊接等工序流程,源源不断输出符合设计标准的高强度钢筋构配件,满足隧道工程全天候施工需求。”

  在拌合站区域,全封闭智能化拌合系统正按照施工指令自动配比原材料。技术人员通过中央控制室的数字监控平台,实时追踪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的配合比参数,针对不同围岩等级和衬砌结构的施工要求,精准调整水泥、骨料、外加剂的配比方案。

  拌合站负责人徐彦兵介绍,项目部建立了从原材料进场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砂石料经三级筛分系统去除杂质,拌合用水和细集料通过智能加热装置预热至30-40℃,确保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稳定在15℃以上。目前拌合站能够稳定供应隧道施工所需的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成为支撑工程24小时连续作业的“动力心脏”。

  隧道施工现场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项目团队在紧抓工期的同时,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多管齐下,力求实现施工进度与安全保障的双赢。

  “为了全力抢抓工期,项目团队从两大关键维度精准发力。”那巴公路五标项目负责人刘吉祥说,一方面,持续优化施工组织和开挖工序衔接。严格执行 “一环一验收、一环一考核、一循一兑现”的管理机制,对各工序的循环时间进行细致考核,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目前,艾肯隧道的各个工作面正开展24小时不间断的流水作业,400余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地推进施工。其间,安全管理工作同步落实,通过每日的安全早班会、定期的安全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地毯式排查,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另一方面,项目团队积极引入先进机械设备,提升施工能力。那巴公路五标项目先后引进并投入双臂凿岩台车、多功能拱架安装车、双曲臂凿岩机、湿喷机械手、高压智能注浆机、深孔后退式智能注浆机、高风压潜孔钻机等多种先进设备,隧道掘进实现全面提速。同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与保养,保障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截至目前,艾肯隧道累计掘进8205.1米,完成总施工任务的51.19%,掘进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

  那巴公路项目是新疆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六横、六纵、七枢纽、八通道”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伊犁新源县那拉提镇,与国道218线墩麻扎至那拉提一级公路顺接,止于巴州和静县巴伦台镇,设置枢纽互通衔接在建的G0711线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路线全长215.391公里,按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计划工期五年。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南北疆的交通状况,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交流,对促进南北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