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日报 2025年06月24日

  (上接7版)

  ——坚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谋发展,构建新疆现代化产业“雁阵群”。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指示,围绕国家战略定位和自身资源禀赋,坚持“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双轮驱动,精心培育“十大产业集群”矩阵,着力构建“1+10+N”政策框架,以“老树发新枝”与“新芽成大树”的辩证思维,推动新旧动能深度融合、共同发力。在资源开发方面,加快推进油气、煤炭、矿产资源和新能源等“3+1”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向地下要效益,向科技要突破”,推动新疆从“资源大区”向“资源强区”稳步迈进。新疆现有矿业权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采矿业及下游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疆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5%,矿业经济已成为新疆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推出设备更新专项基金、税收减免等政策,推动纺织、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前沿赛道,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新型储能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丰富的资源禀赋是新疆发展的“最大底气”,只要激活资源优势,坚持“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相统一,着力构建新疆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必将为经济腾飞增添强大“乘数因子”。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体制机制“绊脚石”。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的重要指示,聚焦最突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将改革作为破题的关键之举,坚决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比如,针对营商环境有待提升、2020年在全国排名第25位的短板,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出台《自治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经营主体活力得到极大激发。比如,针对国有企业资源分散、产业链协同不足、市场活力不强的问题,以增强产业控制力为核心,按照“推动优势资源资本向国家战略资源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的原则,实施“一业一企、一企一业”专业化整合,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2024年,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顶梁柱”和“主力军”作用愈加明显。比如,针对能源、矿业领域管理机制落后问题,将新能源项目备案权下放至地州市,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审批,使新能源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在和田地区开展矿产资源领域“放权赋能”试点,将铅、锌、铜等72种矿产的矿业权出让登记权限下放至地州市,搭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审批流程从原来的12个环节压缩至5个,审批时间从156个工作日压缩至69个工作日,效率提升55.8%。实践充分证明,新疆以改革破局开路,以制度创新激发活力,对于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疆要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协同发力,全力推动新疆从内陆“末梢”向开放“前沿”转变。加强与国内其他省份经济联系,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西藏、四川、重庆等省区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协同向西开放机制,形成“能源互补、通道互联、产业互融”的良好发展格局。深化与周边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加强对外交流,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多次出访中亚、欧洲、非洲等国家,中亚国家元首和政要多次率团访疆,形成双向互动的紧密合作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开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国际公路运输系统集结中心正式挂牌,别迭里口岸通关打开向西“新窗口”,新疆与中亚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实践充分证明,新疆如果能将区位优势成功转化为开放优势,沿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方向前行,就一定能释放出巨大发展潜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

  ——坚持紧盯南疆“棋眼”,激活全疆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南疆发展,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实行特殊政策,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的重要指示,把南疆作为发展的“主战场”,推动工作向南疆聚焦、力量向南疆倾斜、资源向南疆汇聚,着力破解南疆突出问题,实现“一子落,全盘活”。在顶层设计上,自治区党委多次召开南疆片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推动南疆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等,系统研究南疆深层次矛盾,谋划破题攻坚的思路举措。编制实施环塔里木经济带发展规划,整合环塔里木盆地资源优势,努力构建南疆区域协调、开放联动、生态优先的发展格局。在政策支持上,出台《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设立100亿元南疆发展专项资金,在南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对外开放、改善民生和人才保障等关键领域,推出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全力支持南疆高质量发展。在重大产业布局上,环塔里木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顺利建成,若羌新能源基地正加紧建设,和田大红柳滩锂矿、火烧云铅锌矿等世界级矿产开发正式启动,建设步伐加快,南疆棉纺织产业快速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交通网络全面升级,和若铁路通车形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南疆铁路环线无缝连接;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全线贯通,乌鲁木齐到库尔勒车程大幅缩短;S24线鄯善至库米什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助力矿产开发与旅游;和静巴音布鲁克机场、叶城密尔岱机场通航,南疆航空网越织越密。在教育事业发展上,推动喀什大学等3所院校提质扩容,新设新疆和田学院、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南疆五地州历史性实现本科教育全覆盖。实践充分证明,将南疆作为发展重点,围绕其进行系统性谋划与资源投入,是推动新疆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举,不仅激发了南疆自身发展活力,也让新疆整体发展布局更加均衡、更具潜力。

  ——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塑凝聚人心的“暖心田”。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的重要指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中凝聚人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就业服务乡村行”“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千方百计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创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电子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电商、文旅等新业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坚持对就业困难人员一个不落、全面帮扶,一人一策、精准施策。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产业兴村”计划,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大力实施一系列暖人心的民生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人心根基,从内心深处增强了“五个认同”。

  ——坚持广纳天下英才,打造人才向西流动“强磁场”。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指示,坚持把人才作为强区之基、发展之要,以“千金买骨”的诚意广纳四海贤能,全力打造人才汇聚的高地。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启动实施“2+5”重点人才计划,成立新疆人才发展集团,编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建成68个“院士工作站”和191个博士后工作站。着力解决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从“事业有舞台、成长有空间、生活有温度”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起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的政策矩阵,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如今,“孔雀西北飞”的故事正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精彩上演,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西部计划志愿者等青年才俊、援疆干部等骨干队伍,纷纷来新疆贡献力量,实现自身价值。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建设美丽新疆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汇聚磅礴力量。

  谋划“十五五”,科学擘画新疆经济发展新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发展寄予厚望,多次亲临新疆视察指导,关键时刻的每一次重要指示,都如璀璨灯塔,为新疆发展指引前行方向、照亮奋进之路。当前,新疆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回首过去,感叹历程不凡;远眺未来,更应激情澎湃。我们要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勇挑时代赋予的重担,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打好“十四五”收官之战,以敏锐眼光与果敢行动谋划“十五五”开篇布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拼搏奋斗,全力书写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第一,全力冲刺“十四五”,确保规划目标圆满完成。将“十四五”收官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在实处”的执行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坚决打好收官之战。要强化责任担当,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亲自挂帅出征、靠前指挥作战,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为收官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加强统筹协调,凝聚攻坚合力,对重大项目、难点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任务节点、倒排工期进度,确保各项工作环环相扣、高效推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作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格局,形成推动“十四五”收官的强大合力。

  第二,前瞻布局“十五五”,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十五五”时期是我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新疆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要坚持国家所需与新疆所能相结合,准确把握新疆在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确定“十五五”期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阶段性要求,深入研究“十五五”时期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既对各方面目标任务进行分析论证,又全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瓶颈制约,切实提高规划质效。要坚持保持定力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准确把握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对新疆的深远影响,全面梳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果与短板弱项,因势利导对全疆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疆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发生深刻变革。要坚持发展所需与民生所盼相结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标准,研究推出一批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举措,引领各族干部群众众志成城、锚定目标接续奋斗。

  第三,强化大局意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衡量新疆工作的首要政治标准,始终做到工作安排向党中央对标看齐、思考谋划时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胸怀“国之大者”,多算政治账,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要坚持将新疆工作置于国际视野中考量、着眼于国家全局中推进,绝不能固步自封、关起门来搞发展。要树立“一盘棋”意识,用足用好国家推进兴边富民、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支持政策和对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特殊扶持政策,找准发展定位,让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天山南北绽放“团结花”、结出“幸福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新疆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定坚决保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奏响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据《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