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对口援疆工作的宏大布局中,医疗援疆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它关乎着新疆地区各族群众的健康福祉,更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与新疆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的携手,便是这一伟大事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9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对口援疆工作决策部署,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河北省卫生健康委、河北医科大学的领导下,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与二师铁门关市人民政府签约,以整体托管方式建设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开启了为期12年的托管征程,旨在通过优质医疗资源的注入,全面提升铁门关市的医疗水平,改善当地百姓的就医条件。
如今,五年时光过去,回首发展历程,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托管团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创新合作与制度建设 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石
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兵团第二师29团医院,在 2019年之前,整体条件比较差,仅是团场一级医院。当时,陈旧的小楼里,住院、门诊、药房、检验、透视等拥挤在一起,诊疗水平不高,设备也较为落后,团场职工看病住院极为不便。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病症,往往难以有效诊治,当地百姓大病就医通常需要辗转前往库尔勒市等地,不仅路途遥远,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
2019年以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托管团队怀揣着宏伟的愿景——建巴州名院、树兵团名科,对铁门关市人民医院人、财、物、医、教、研全面托管。围绕“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战略方针,积极借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成功经验与优秀做法,推动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快速发展。占地128亩,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的骨科大楼、门诊楼、体检楼、住院楼、洗消楼、行政楼在昔日戈壁滩上拔地而起,急诊科、影像中心、体检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洗消中心相继建立。
在“人财物”管理上,通过HRP系统能够精准掌握人员的配置与工作情况、物资的出入库与使用状况以及财务的收支明细等,实现了资源的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在“医教研”方面,系统助力教学课程的合理安排、科研项目的有序推进以及医疗业务的规范开展,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协同发展,对于“护药技”而言,能精细化管理护理工作、药品的采购与使用、各类医疗技术的应用等,提升了整体服务质量。如此一来,院内业务系统实现了互通互联,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相互牵制,不仅让管理水平迈向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精细化的新高度,还推动了医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医院各类资源的优势禀赋,更好地满足了兵团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让医院真正成为守护当地群众健康的坚实堡垒。
五年来,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在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项医疗指标数据直观地彰显出医院解决群众就医问题的强大能力,也体现出诊疗能力从“保基本”向“高品质”的积极转变。其间,全院共完成手术3570例,每一例手术背后都是医护人员精湛医术与高度责任心的体现,关乎着一个个患者的健康与希望。住院人数达到了6760例,医院为众多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悉心的照料和专业的医疗服务,让他们能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逐渐康复。而门诊总量更是高达195017人次,这一庞大的数据意味着医院日常承担着巨大的诊疗压力,同时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来此就医,对医院的信任度在不断提升。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了45%以上,三四级手术通常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较高的占比充分证明了医院在复杂病症诊疗方面的实力,表明医院已经具备了处理各类疑难杂症的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
技术突破与多元建设 打造医疗技术新高地
五年来,托管团队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投资7000余万元购置CT、核磁共振、数字成像造影等先进医疗检查设备,调集骨科等多个学科的知名专家,聚力打造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的重点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达 120多项,像膝髋肩关节置换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脊柱关节创伤等高难度手术不断成功实施,填补了巴州甚至全疆医疗技术的空白。
因小腿严重开放性骨折,慕名而来的吴先生也是该院骨科团队服务能力提升、新技术开展的受益者。一年前,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炼为吴先生成功实施清创胫骨开放性骨折切开复位外固定+小腿神经血管探查手术,且术后恢复良好。谈起诊疗过程,吴先生表示,从术前充分沟通、详细讲解、术后治疗效果、专业护理等,他都感受到了专业和温暖。出院时,他特地送上锦旗以表感谢,并向身边人推荐,“看骨病就到铁门关市人民医院骨科找专家,放心。”
如今,投资1.55亿元新建的骨科大楼,让骨科有了更为专业、独立且宽敞舒适的诊疗空间。医院建设拥有13间高标准手术室,为开展各类复杂的骨科手术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是膝髋肩关节置换手术,还是颈腰椎间盘突出、全身多发严重骨折等高难度手术,都能在硬件条件达标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在骨科的辐射带动下,其他学科也迅速发展,开展了巨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乳腺恶性肿瘤切除术、腹腔镜微创术、肛门成形术、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宫腔镜微创术、斜视矫正术、翼状胬肉切除+干细胞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支架术、冠脉介入诊疗IVUS+FFR等,医院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优化。
凭借着这样持之以恒的努力,医院在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先是顺利通过二甲评审,又于2024年4月成功晋升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整体综合实力由此再上新台阶,为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筑牢了根基。
托管团队始终贯彻“小专科”大综合的发展理念,深知要想提升医院整体学科建设水平,必须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优质资源成为了关键助力的力量。按照“专业结构互补、临床管理并重、教学科研协同”的要求,托管团队全面开启完善医院学科建设之路。
在硬件设施方面,团队精心选优配齐,深入调研医院各科室所需的各类先进医疗设备,积极争取资源引进。从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到有助于开展复杂手术的专业器械等,一样样设备陆续入驻医院各科室,为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硬件基础。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医院的科室建设成果斐然。原本以骨科为重点专科的10余个科室,如今已增设到25个专业科室,这一显著变化极大地拓展了医院的诊疗范围。过去,医院能救治的病种仅有十几种,面对众多复杂病症往往力不从心,而如今,可救治的病种已经增加到了380多种,为当地患者解决了诸多就医难题。
血液透析,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曾经,铁门关市的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40多公里外接受治疗,这不仅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让他们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今,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走进血液透析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明亮的环境。每一台透析机都在安静地运转着,医护人员们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关爱。室内设备先进齐全,从最新型的透析机到完善的监测系统,彰显着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骨科、急诊科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被评为师市重点专科,成为医院的两张“亮眼名片”。学科综合实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骨科更是展现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患者前来就医,不仅满足了本地居民的医疗需求,还提升了医院在区域内的影响力,让医院在医疗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年,医院将学科建设的重点聚焦到了中医科的改造升级上。医院重新对中医科进行了精心规划建设,由原有150平米扩展到1714.5平米,营造出了极具传统韵味又融合现代医疗功能的中医馆环境。改造后的中医科功能更加优化,划分出了多个特色诊疗区域,如针灸推拿区、中药熏蒸区、中医康复区等,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中医诊疗服务。无论是职工群众日常的看病就医,还是康养调理需求,在这里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保障群众健康贡献了积极力量。
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 助力医疗技术持续提升
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在周边地区产生了强烈的辐射效应,吸引了众多患者慕名而来,其中乌鲁木齐、库尔勒、焉耆、且末乃至克州、阿克苏、喀什等地区的骨科患者更是纷至沓来。这些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都对医院的服务和专家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称赞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仅医术高超,能够精准地诊断病情、有效地开展治疗,而且服务态度亲切热情,从挂号、就诊到住院、康复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铁门关市人民医院依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托管团队及援疆专家“传帮带”的作用,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立项科研课题共计19项,本土医护人员独立申请研究科研课题2项,实现了从依靠外部“输血”到自身具备“造血”能力的良好转变,培养出了20余名医院科研人才,为医院后续科研工作的持续开展以及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让科研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重要力量。
医院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培训活动,旨在全方位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能力。五年来,共派出117人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学习,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19次,累计培训达 12000余人次,邀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专家75人,开展了70次学术讲座以及37台手术示教,中国工程院张英泽院士团队、肾内科李英专家团队、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王飞副院长等各领域专家及团队也都纷纷受邀来院进行指导。通过学习培训,医护人员可以学习到前沿的医疗知识、先进的手术技巧等,有效地提升了医院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能力,进而提升了二师铁门关市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院十分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积极举办各类学术会议,为本地医务人员搭建与国内乃至国际医学前沿接轨的平台。举办的一、二、三届“一带一路” 医学人文论坛和“丝路雄关”医学论坛颇具影响力,通过参与这些学术会议,本地医务人员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为了推动基层团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特别邀请河北医科大学乡村医师学院专家及援疆专家等在医院给基层团场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授课。自2019年起,共计开展培训10期,培训人数达7千余人次。在服务群众方面,医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组织开展义诊进乡村、进团场、进社区活动,联合铁门关市迎宾社区开展“爱心义诊进社区 贴心服务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走进铁门关市银龄大家庭养老院开展“健康送到养老院 义诊服务暖人心”活动,选派优秀援疆专家走进塔里木各基层团场开展“巡回培训”和义诊活动等。五年来,共开展义诊巡诊服务60余场次,受益基层医务人员750余人,受益群众14300余人次,将医疗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24年,铁门关市人民医院还协办参与国家级卫生应急医疗救援联合演练,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让医院在面对各类突发状况时能够更加从容、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
医院深知人才培养是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助力本土医务人员成长。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教学查房、组织病例讨论等方式,援疆专家们面对面授课,手把手地传授知识与技能,让本土医务人员能够近距离学习到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理念。在精心的培养下,本土医务人员迅速成长,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23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危重新生儿救治》项目中荣获个人二等奖1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护理学会第一届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里,《危重新生儿救治》项目荣获个人一等奖1项,《宫颈癌防治》荣获个人二等奖1项,《儿童眼保健专业》荣获个人二等奖 1 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护理操作比赛荣获集体优秀奖。并且在2024年,护理人员更是获得兵团第二届护理技能竞赛二等奖3项,兵团第一届科普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兵团医学影像科科普视频大赛一等奖,还获得师市消毒技能竞赛三等奖1项。这些奖项,充分展现了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显著成效,也彰显了本土医务人员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为从根本上解决医院人才招聘难题,铁门关市人民医院未雨绸缪,与河北医科大学签订了委托培养协议。根据协议,河北医科大学计划在5年内为医院培养150名委培生,这些委培生毕业后将直接投身到医院的工作中,为医院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已经招录委培生 62名。与此同时,医院还积极主动地前往内地各大高校开展招聘工作,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2024年通过校招成功吸收内地优秀人才6人。这些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当下医院人才紧张的局面,更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久久为功与造福一方 绘就新时代援疆画卷
如今,走进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内、外科室,满墙的锦旗格外醒目,“医术精湛除病痛,医德高尚暖人心”“妙手回春,医者仁心” 等话语,承载着患者深深的感激之情。曾经有一位患者在感谢信中写道:“以前来医院看病总是心里没底,环境差、等待时间长,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从进门的那一刻起,医护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就让我心里踏实了,而且医生的医术也特别高超,我的病很快就治好了,真的太感谢了!”
“党建引领医疗高质量发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自医疗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积极响应,共选派了5批 80余人次奔赴铁门关市人民医院,投身到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事业当中。同时,还有柔性援疆3批次6人,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医院带来新的理念与技术。此外,河北省委组织部也极为重视援疆工作,委派援疆专家团4批次38人来到这里助力。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援疆力量,汇聚在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犹如一股股强劲的春风,为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们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各个科室、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无论是疑难病症的诊治,还是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亦或是对本土医护人员的带教帮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推动医院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五年来,五批托管团队无缝接力,他们是党委书记、院长、副院长、护士长;是教授,是博士,是研究生导师。他们牢记嘱托,一批接一批助力,一棒接一棒追赶,跑出了高质量、跑出了高速度、跑出了群众最受欢迎的托管帮扶团队。
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感人故事勾勒出对口援疆行动的美好画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援疆为什么?援疆做什么?援疆留什么?”的时代之问。这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展望未来,医院有着更为宏伟的蓝图和坚定的发展方向。党委一班人带领全体医务人员将创建三级医院作为医院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严格按照三级医院的考核标准,全面梳理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积极参与各类医疗质量评估与考核,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持续改进医院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不断积累经验,朝着三级医院的目标稳步迈进。
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志华满怀信心地指出,展望未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强而有力的支持下,依托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的奋进拼搏,加之当地政府的有力领导与广大群众的热忱关心、积极配合下,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必将在前行的征程中持续奋进,不断跨越,实现自我突破。通过持之以恒地优化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强化专业技能,拓展服务范畴,力求为铁门关市及周边区域的各族群众呈献更为优质、高效且便捷的医疗保障,力争将医院打造成为护佑边疆人民健康福祉、熠熠生辉的行业典范。(文、图/杜炳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