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霞 通讯员 都古尔加甫 帕孜力牙·牙生
在新时代奋进浪潮中,有一群青年,他们怀揣梦想奔赴远方,将青春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山东小伙李兴朝,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博湖大地上书写着热血澎湃、熠熠生辉的青春篇章。
2007年,刚走出校园的李兴朝,犹如一只羽翼初丰的雄鹰,渴望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彼时,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如同明亮的火把,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的热血。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历经层层选拔,带着憧憬与期待,踏上了前往巴州的志愿服务之路。
一到巴州,本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便深深吸引了李兴朝。尤其是新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景象,让他愈发坚定了扎根于此的决心。谁能想到,这一留便是近17个春秋。
“看到学校宣传栏上那句宣传标语时,我的心就像被点燃了一样,当下就决定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 李兴朝回忆当初的抉择,眼中仍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初到巴州,饮食差异、气候不适等问题接踵而至,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李兴朝的信念。在各族群众以及同事们的帮助下,李兴朝努力融入这片土地。2008年,他因表现出色,荣获“自治州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
服务期满后,李兴朝通过考试,成为博湖县中学的一名教师。此后,他又辗转到博湖县委政法委、塔温觉肯乡、博斯腾湖乡等多个岗位工作,在磨砺中不断成长,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参加西部计划,是我人生中一段无比珍贵的经历,它让我在成长中锻炼,在学习中提升自己。”李兴朝感慨道。
2015年8月,经学校推荐和组织选拔,李兴朝调入博湖县委政法委工作。面对新环境,他迅速调整状态,从陌生到熟悉,快速融入角色。2020年9月,因工作需要,他又调到塔温觉肯乡,担任乡党委委员、统战委员、武装部部长职务。初到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欠缺让他有些手足无措,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抽出大量时间走村入户,与群众倾心交流。渐渐地,他不仅适应了基层工作,更深深爱上了这份事业。在塔温觉肯乡工作的4年多时间里,他分管过统战、武装、政法、财务、办公室、审计等多项工作,每一项都完成得十分出色。
在博湖县塔温觉肯乡负责民族团结工作期间,李兴朝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群众故事会、国旗下的村规民约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同时,结合乡村实际,他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群众篮球比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我和亲戚游花海等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融入赛马大会、采摘节等乡村旅游活动中。一时间,一幅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的美好画卷在乡村徐徐展开。
“来到这里后,我才深刻理解‘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内涵。在与群众相处的过程中,我明白做群众工作需要耐心、语言要通俗易懂,要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倾听他们的诉求,尽力帮助解决困难,这样才能走进群众心里,与他们亲如兄弟姐妹。这份情谊,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李兴朝深情地说。
在基层工作,李兴朝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塔温觉肯乡哈尔恩根村村民艾买尔·阿卜力孜在种植大白菜时,因未及时与客商签订销售订单,大白菜成熟后销路不畅。李兴朝得知此事后,立刻行动起来,积极联系蔬菜收购商,帮助艾买尔解了燃眉之急。“多亏了乡干部们的帮助,尤其是李兴朝,他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他的帮助让我心里特别暖,也让我坚信,有这样的好干部,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艾买尔感激地说。
2025年1月,李兴朝调至博斯腾湖乡工作,担任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政法委员。“做群众工作就如同熬制抓饭,火候到了,自然香气四溢。”李兴朝说。
李兴朝用实际行动和真诚帮扶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也让博湖这片土地真正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看着家乡一点点变化,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心里满是欣慰与自豪,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李兴朝由衷地感叹。
从青涩的志愿者到沉稳的基层领路人,李兴朝一路见证着边疆的巨变。在博湖,像他这样留疆扎根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如同点点繁星,用青春和热血,在祖国的西部大地上共同描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