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 2025年09月09日

海拔3000米的“碎碎念”

若羌交警贴心提醒感动全网

  本报若羌9月8日讯 (记者 景丽君 通讯员 邓发源) 近日,若羌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辅警冯玉林在执勤中提醒司机安全事项的短视频,经游客拍摄发布后引发全网关注。人民日报、央视、新疆日报等官方媒体纷纷转发,相关视频全网累计播放量上亿次、点赞量600余万,好评如潮。

  据了解,视频拍摄于315国道1566执勤点,是车辆前往依若高速、青海茫崖的必经之处。画面中,34℃高温下,冯玉林对过往司机耐心解释:“从若羌到茫崖,高速海拔会从700米升到3000米,耳朵不舒服时嚼嚼口香糖,能缓解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他稍稍停顿后又贴心叮嘱:“山上的停靠区尽量别下车。附近有野生动物,注意安全!”

  拍摄视频的游客郑女士称,冯玉林皮肤黝黑,顶着烈日反复提醒的温暖话语令她感动,便记录下来发布。

  今年40岁的冯玉林,2009年从外省迁至若羌县定居。2017年3月加入若羌公安系统后,先后在派出所、指挥中心工作,2022年12月调至交警岗位,至今已坚守岗位近3年。

  面对突然走红,冯玉林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视频里的事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完全没料到会受到这么多关注。”目前,他的执勤节奏未受影响,只是偶尔有司机认出他时,会让他略感不好意思。

  冯玉林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巴州基层交警默默坚守的缩影。巴州地域辽阔,其中若羌县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县,公路总里程达4385公里,部分路段穿越沙漠、无人区,存在海拔落差大、弯道多、易疲劳驾驶等隐患。去年以来,若羌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悄然兴起交警“碎碎念”式执法,这一执法风格凭借亲切、耐心的特点,多次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驾驶人的疲劳、疏忽,往往是事故的导火索。”若羌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大队长张丞钰说,2024年以来,若羌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创新“服务型执法”模式,在易疲劳驾驶路段设置12处劝停休息点,配备急救箱、维修工具等物资,沙漠路段提供绿豆汤、藿香正气水,高原路段备有应急氧气罐,并推出“五个一”温馨服务。民辅警根据道路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进行主动干预与柔性劝导,对过往车辆驾驶员进行安全提示,并提醒连续驾驶或状态不佳的驾驶人停车休息,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张丞钰介绍,民辅警日均需对2500余名司机开展安全提示,今年以来全县交通事故环比下降60%,12处休息点附近区域未发生事故。

  在全网刷屏的评论区里,网友的留言道出了走红的本质:“点赞不是因为‘明星脸’,而是因为他把群众的安全放在心上”“很负责任,满满的安全感”“从一句提醒看到了新疆公安的温度”。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冯玉林的“火”,是群众对平凡坚守的认可,是对“人民公安为人民”最朴素的回应。在巴州的沙漠、高原、戈壁间,还有无数个“冯玉林”坚守在岗,用一句句提醒、一次次守护,书写着巴州公安民警的为民初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巴音郭楞日报社©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 65-0015| 邮发代号:57-45| 投稿平台:xjbygl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