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 2025年09月18日

和静县建立四个全覆盖包乡到村党建责任制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本报记者 赵富强 通讯员 丁建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全体会议精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和静县坚持当前和长远结合、一域和全局协调、治标和治本贯通、内力和外力协同,研究建立了四个全覆盖包乡到村党建责任制,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包乡到村党建责任制的内涵和外延精炼概括为“12345”。在总体要求上,牢牢扭住县级领导包抓乡村党建一个政治责任;在目标定位上,紧扣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大使命任务;在价值取向上,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三个紧密联系;在对象范围上,做到县级领导干部包乡到村(社区)、村(社区)都有县级领导干部包联、乡镇科级干部包联村(社区)、县直部门单位包联帮扶村(社区)四个全面覆盖;在工作重点上,着力推动乡镇层面高质量党建、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精心指导村(社区)层面带强一支队伍、守好一方安全、富裕一方百姓、增进一方团结、凝聚一方民心五项重点任务。

  今年8月以来,和静县43名县级领导干部、160名乡镇科级干部已常态化下沉包乡到村,55个县直部门已点对点展开包联帮扶,各级干部以带着干、领着干、一起干的实际行动,有效唤醒了以高促高的意识、传导了以高促高的压力、压实了以高促高的责任,促使五个高、五个一的愿景正在乡村逐步成为现实。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下一步,和静县将持续用好常态联系、定期调度、末端检验等方式,以上率下扛重任、精进打法促实效、穿透研判解难题、提振队伍聚合力,从严从实将党建责任制抓落地、抓到位、抓见效,进而推动组织体系严密到边、工作力量下沉到底、治理能力提升到人、赋能减负同步到位,真正实现以基层给力促进引领有力、以乡村善治促进社会长治、以力量汇聚促进人心凝聚、以治理有效促进群众有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巴音郭楞日报社©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 65-0015| 邮发代号:57-45| 投稿平台:xjbygl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