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爱心饼

巴音郭楞日报 2025年07月09日

  □尚新革

  持续了一周的高温天气后,恰逢天阴凉爽,朋友相约去山中徒步。

  爬上一个小山坡,穿行在羊肠小道。耳畔没有了刺耳的车鸣,山中微风轻拂,我们心情愉悦地朝深处走去。

  中午时分,停留在一处榆树林中,在阴凉处各自取出背包中的食物,开始准备吃午餐。席师傅夫妇拿出自己购买的面包,杨老师掏出新打的馕,而我则取出几块切好的软饼,配着小瓶酸菜——开吃。

  打开瓶盖的一刹那,朋友惊呼:“你带来的咸菜味道好香呀!是买来的吗?”我说:“是婆婆腌制的。”

  朋友一个劲地夸软饼好吃,并忙不迭地问,“饼子是买的吗?”

  我笑着说,是婆婆的“爱心饼”。婆婆知道我要爬山,头天便发好面,烙了几张松软香脆的饼。

  婆婆是四川人,爱吃米饭,而我是豫中人,爱吃面食。自从与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便开始变着花样,学做各式面点。从最初简单的蒸馍,到制作包子、花卷、韭菜盒子、黄金大饼,等等。渐渐地,老公也喜欢上了面食。

  春天,最喜欢吃婆婆做的韭菜鸡蛋煎饼。韭菜是自家小院种植的第一茬韭菜,叶宽茎粗,汁液饱满。用第一茬韭菜做的煎饼,清香四溢,味道好极了。

  婆婆说,割第一茬韭菜的时候,别在早晨割,因为睡了一夜的韭菜,身子发软,虚弱。日头从东山升起后,温暖的霞光抚摸着韭菜,吸干露水,再经过风一摇一晃,韭菜恢复元气,吃起来很香。十点左右,婆婆攥一柄月牙镰刀,蹲下身,小心翼翼地伸出刀,左手握一把韭菜,右手刀刃靠近韭菜根部,微微往上一抬,一撮韭菜就落在掌心。头茬韭菜鲜嫩,吸足阳光雨露、日月星辰的精华,看着就馋。

  婆婆将韭菜放进篮筐,回去便开始发面。面发酵后,醒一会儿,再在案板上反复揉成面团。韭菜冲洗干净,切碎,再配上炒好的鸡蛋,简直就是绝配。随后,她将韭菜鸡蛋包入面皮中,随手一捏一压,再用擀面杖擀薄,一个完整的韭菜鸡蛋饼就成形了。

  婆婆将平底煎锅放在炉灶上,麻利地刷上少许花生油,待锅底温度适宜时,迅速将擀好的饼放入锅内,右手娴熟地抄起煎锅手柄趁势一倾,饼便恰好均匀平摊成完整的圆。等饼凝固香气,边缘微翘时,婆婆双手轻轻捏住饼的两侧向上猛地掀起来,一张金灿灿的韭菜鸡蛋饼便准确落在一旁备好的白瓷盘内。

  就这样,随着婆婆舞蹈似的手起手落,饼一下锅,翻转两个来回,手感柔、韧、细致。我站在锅台边,看着婆婆一张一张夹起煎饼,码在瓷盘内,笑说,“老妈的煎饼还挺有卖相呢。”

  有时候,看着婆婆劳累,我便要上去帮忙,婆婆却阻止我道,“不要越帮越忙”。她最多让我帮忙剥头蒜、切棵葱或递个碗盘啥的。她总是乐呵呵地说:“你一天到晚看书学习、写东西,都是费脑子的活,就别沾手了。我现在还做得动,就让我多做几年吧,等以后做不动了,肯定有你帮忙的时候。”

  厨房是婆婆绽放精彩的舞台,她像优秀演员醉心塑造人物形象一样,不知疲倦地精心为家人、亲属烹制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让我们的味蕾深深陶醉于承载着她浓浓爱意和深深祝福的美好滋味里……

  婆婆今年82岁了,身体还很硬朗,心态也很好。她有时会像个孩子一样,给我们唠唠叨叨、诉说心事,我们就顺着她的意,陪着她开心……

  我常想,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点滴中,其实早就隐藏着幸福的密码。关键是,看你有没有一颗发现幸福的心。当你认真去发现时,幸福真的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