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笔会 2024年06月22日

女儿的爱心

  □林宏伟

  女儿从小有个心愿,就是以后能去西安音乐学院上学。究其原因,是要替我照顾年迈的父亲。

  女儿10岁时,是小学五年级学生。那年10月底的一个周六,我驾车带她和我的老首长一家去尉犁县喀尔曲尕乡看胡杨。路上,老首长问她:你以后想上哪个大学?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上西安音乐学院。首长说:中国最好的音乐学院在北京,你往那儿努力多好!女儿说:我想上西安音乐学院,主要是离爷爷近些,回老家看爷爷方便。我奶奶不在了,爷爷年龄也大了,现在他一个人在老家。我爸妈上班忙,回不去,我要是在西安上学了,节假日就可以去陪爷爷。

  女儿的一句话,听得我顿时泪眼婆娑,羞愧难当。我为女儿的孝心而感动,为自己难以尽孝而羞愧。人说“父母在,不远游”。那时,年近80岁的父亲还健在,自从母亲去世后他就独自一人生活在陕南老家,我想尽办法也说不通他来新疆跟我住。我因工作关系又不能长期在他身边照顾,只能每天打电话问安。这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我18岁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你已经长大成人了,翅膀硬了,想飞多远就飞多远,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我知道父亲一心盼着我离开那个使他吃尽了苦、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到外面去闯荡、长见识。而我没能力飞高,却飞了很远,飞到了新疆库尔勒,在这里参军、工作、定居、娶妻生子。那时候父母以我为荣,我也尽最大努力让他们过得舒心、高兴。但转眼间他们就老了,在最需要儿女陪伴的时候,我却不能守在他们身边。我曾问父亲:当初送我去那么远的地方当兵,您后悔吗?父亲说:我从没后悔过,看你过得好,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和父亲通电话的时候,女儿也想跟他说几句,只是苦于父亲地道的方言女儿听不懂,只能在心里着急。她常问我什么时候带她回老家看爷爷,我却难以回答,我又能如何呢?但女儿做得比我好。有一年暑假,她去西安参加古筝夏令营,其中有一天学校组织参观兵马俑。女儿说:兵马俑以后什么时候都能看,我要用这一天时间回老家去陪爷爷。

  女儿的孝心不是一天养成的。记得她3岁的时候,有一天在幼儿园,老师给她一颗糖和加餐的一块苹果,她吃了一半,把另一半包好装在裤兜里,晚上放学回来高兴地对我说:爸爸,我给你带了好吃的!不等我应声她就在裤兜里掏,小手翻遍了所有的兜都没找到,就委屈地大哭:我没骗你,我就是给你带了糖和苹果,怎么就不见了呢?我连忙安慰她:东西丢了没关系,你有这份孝心爸爸就很高兴。晚上她睡着了,给她脱衣服的时候,发现她的裤兜漏了,裤管里面有东西,拿出来一看,原来是用纸包好的半块糖和苹果。我和妻子含着欣慰的眼泪吃了那半块糖和苹果。那是世界上最甜的糖和苹果,是3岁的女儿尽她最大的努力,给父母的一颗爱心。

  女儿的爱心不光是给家人。假期的时候我常带她去单位,人民商场附近的地下通道是必经之地,里面偶有乞讨者。女儿每次看到都会给他们钱。她把我每周给她的十元零花钱积攒起来,对他们慷慨解囊,少则一元,多则十元二十元。

  随着时光的推移,女儿会慢慢长大,她的形体会变化,知识会变化,阅历会变化,但愿爱心永恒!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巴音郭楞日报社©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 65-0015| 邮发代号:57-45| 投稿平台:xjbygl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