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库尔勒3月4日讯 (记者 陈新) 近日,新疆泓润源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泓润源)会议室内,一场聚焦“能级工资”的集体协商会引发关注。经过职工代表与企业方多轮磋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自2025年3月起,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员工月薪将分别上调500元、1000元、1500元。至此,该公司技术等级与薪酬深度绑定的“能级工资”机制在全州首次实现制度化破冰。
协商会伊始,职工方首席代表陈虹以近三年消费数据为据,提出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员工月薪分别提高800元、1500元、2000元的诉求,强调“技能价值应在薪酬中刚性体现”。企业方财务总监徐静坦言经营压力,列举项目回款周期延长、现金流紧张等现实困难,建议涨幅控制在300元、700元、1000元。
双方在数据交锋中展开拉锯,现场气氛一度胶着。
转折出现在协商中期。职工方张深圳援引行业调研数据称,水利领域技术人才薪资每提升10%,企业项目交付效率可增长12%;企业方随即抛出“基础涨幅+利润挂钩”的弹性方案,提议将30%的薪资增幅与年度项目收益动态关联。这一创新思路推动对话转向共赢轨道,经过30分钟磋商,双方敲定“能级工资提高底薪”机制: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员工分别获得500元、1000元和1500元固定加薪。
集体协商会结束后,泓润源在公司内部发布公告,确定自3月1日起执行新工资标准,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员工分别获得500元、1000元和1500元固定加薪,该措施覆盖公司100%的技术岗位员工。
“协商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为技能价值寻找量化标尺。”巴州总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董辉说,此次协议不仅明确职称等级与薪酬的对应关系,更将专利成果、继续教育纳入“能级工资”核算体系,标志着巴州技术工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将“能级工资”正式引入薪酬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协商会产生的涟漪效应正在扩散。职工代表刘芳算了一笔账:“中级职称月薪涨1000元,每年工资增加12000元,加上其他绩效项目奖励,年收入增幅可达10%以上。”
企业方代表王晶透露,制度公布后,企业内部高级职称申报人数增加。“薪酬改革让技术人才看得见‘天花板’,更摸得着‘登云梯’”。
巴州总工会副主席马娉表示,此次协商为破解“企业留人难”与“职工涨薪难”提供了样本。当“技高者多得”从口号变为制度,人才与企业才能真正结成发展共同体。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能级工资”协商行列,这幅“以薪促技、以技兴企”的共赢图景正加速绘就。
记者观察
“能级工资”破冰背后的 “技酬共生”逻辑
在新疆泓润源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工资集体协商会上,一个以“能级工资”为核心的薪酬改革方案,将技术工人的职称等级、专利成果与薪酬体系深度绑定,标志着巴州“能级工资”概念首次实现技能价值量化与制度保障的有机统一。
巴州此次工资集体协商的突破性在于,不仅将职称等级纳入薪酬框架,更将人才提升、继续教育等要素整合为“能级工资”立体标尺。这与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座谈会提出的“创新技能导向激励机制”高度契合。
当前,巴州总工会提出各县市要培育2-3个协商示范企业,总结推广“能级工资协商”“职工技术创新奖励协商”等案例,形成“一县一特色”经验,带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的目标任务。2025年巴州首例“能级工资”案例——新疆泓润源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工资集体协商会议,或将成为区域性改革的催化剂。当“技高者多得”从工资集体协商的个案探索变为制度常态,技术工人的职业尊严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将真正实现同频共振——这既是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答题,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