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军
河北与新疆的援疆情谊已历经二十七载的深厚积淀,“智力援疆”成为连接两地司法机关的坚韧纽带。在这份深情的感召下,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一级法官李聪聪,怀揣着对边疆法治建设的热忱与责任,于今年4月开启柔性援疆之旅。他跨越山海,奔赴库尔勒,现任库尔勒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一庭副庭长。
学思践悟 提质增效
根据工作安排,河北法院援疆工作队负责对全州、二师铁门关市以及库尔勒铁路运输法院审理的2025年度发改案件进行评查。在这次评查任务中,李聪聪承担8件被发回重审案件的审查工作,涉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股权转让、侵权等各类案由。
“这不仅是对我业务能力的检视,更是一场‘政治考验’。”李聪聪说,他经过连续加班奋战,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三项对策和建议,进一步优化了案件审理流程,提升审判质效。
在日常工作中,李聪聪坚持学习。“每一次学习都是提升自我、强化担当的宝贵机会,是提升自我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李聪聪说。他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思考如何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边疆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足岗位 笃行尽责
在库尔勒市人民法院,李聪聪与两名法官结对共进,既要办好案件,更要带好队伍,促使业务双向提升。
“在一起返还原物纠纷案件中,我与法官达吾提江前往铁克其乡进行现场勘察与测量,仔细核实双方争议土地的具体承包面积。最终,原被告双方对测量结果均表示认可,为案件后续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李聪聪说。
“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案件要如何依法查明事实,公平公正审理,分享彼此的办案经验。”李聪聪说,此外,他还撰写文书31件,阅核文书118件,参加专业法官会29次、审委会10次,针对讨论的160余件疑难复杂案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案件处理的质量,也推动了他和结对法官业务能力的双向提升。
书香润心 艺彩添辉
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李聪聪和其他队员一起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有“援疆路·沐书香”读书活动。大家在阅读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使心灵获得滋养。
6月下旬,新疆法官学院举行全区法院援疆干部培训班,共有来自19个省(区、市)的法院法官参加。在“同心筑梦 法耀天山——全区法院援疆干部、先进典型培训班结业文艺会演”中,李聪聪和其他三名队员自编自导的节目《援疆三句半》,以诙谐幽默的表演形式,融入援疆工作的日常点滴,获得了自治区高院、新疆法官学院领导及其他援疆法官的高度赞扬。
寒风激扬鲲鹏志,戈壁荒漠抒豪情。援疆工作仍在继续,李聪聪将继续脚踏实地,与同事们携手并肩,不断深化冀疆两地司法协作与交流,以点滴努力汇聚照亮边疆法治未来的平凡之光。